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余秋雨散文“轰动效应”的表达秘密

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汉族人。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家、电视名人、节目特邀主持人。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余秋雨散文“轰动效应”的表达秘密,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余秋雨散文“轰动效应”的表达秘密

  无论是褒扬,还是贬抑,余秋雨散文对大多数人都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仅仅把这一现象归结于 “媚俗”或“媚雅”,是讲不通的。“媚俗”指的是一种取媚于读者的写作态度。而余秋雨散文具有严肃的内容,“秋雨散文(即令是那些怡情悦性的艺术散文),均不能作为茶余寝后的消遣小品来阅读。那细细密密文字朝你倾泻的是大气磅礴的理性思索――那雄健刚直的风骨,留给你的不是典丽有余的风花雪月,不是自娱自耗的贫血性呻吟,不是八九十年代流行于文坛的小女人小男人断了脊梁骨的缠绵,它是一种宏大恢廓的文化目标的建树”。而“媚雅”这一说法更是无稽之谈,余秋雨不仅是颇有成就的学者、教授,而且其散文内容是严肃的文化,何来“媚雅”之说?这只是表明言者对通俗语言承载高雅内容的不理解而已。

  那么余氏散文激起人们阅读兴趣的原因是什么呢?

  对此评论界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主要因了他超群的思辨力和知识结构。他的思维场中,比一般作家多了学者深邃的文化感悟力和数十年积累的史学功底,又比一般史学家多了层雄厚的艺术底蕴和天赋的文字表现力;加上他对哲学人类学历史地理学的融合,他的作品就具备了‘轰动’的条件”,有的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他突破了传统散文的创作模式”。而余秋雨自己认为“当我们放下架子,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以一种较为放宽的形式,表达我们的思考时,才有可能获得其他生命的回音”。这段话提示我们,揭示清楚余秋雨“个人解读”视角艺术化表达问题才是明了其散文引起普遍关注的钥匙。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qiuyu/25856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