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余秋雨散文《皋兰山月》阅读答案(3)

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⑽山亭那侧,人已走光。山下的灯也层层熄灭。一切都没有了,只有我还站着,像一根风化的石柱。

  ⑾离开人世高墙的重重卫护,蒸发掉种种温腻的滋味。赤条条地,与荒漠的群山对峙,向它们逼索一个古老人种苦涩的灵魂和行程。我相信,林则徐和左宗棠,曾从这种逼索中领悟过刀兵炮火的意义。

  ⑿月亮轻轻一颦,躲进一团云,然后又飘然西去。她运行不息,变得明彻而洒脱,用一阵无声凉风,示意我踏上回程。是的,还有张骞和玄奘呢,他们都未曾滞留,衣带当风,双目前视,用疲惫的脚,为凝寂的土地走出一条透气的甬道。只有走,才会有声音,才会让这个山谷有实实在在的声音,就像汉唐的驼铃。(有删改)

  8.下面是关于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仰视星空,凝望大地,抚今追昔,联想想象到了历史上的那些战争,那些人物,抒发了令人难忘的悲壮的情怀。

  B.“月”是作者在文章中设置的登临皋兰山的背景,是全文的线索,表现出“家不在这儿”“只能离开众人,躲到山亭的另侧”的“飘零游子”淡淡的思乡情。

  C.文章的语言形象典雅,亲切自然。特别善用叠词,使文章的语言充满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D.“它闭上了眼,永远地沉默了,像一位受尽磨难的老人,只剩下麻木。”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皋兰山历史悠久,但因接连不断战争的摧残而显得老态而衰败。

  E.文章结尾处再次提及林则徐、左宗棠、张骞和玄奘,照应前文,反复咏叹,蕴含着对古人的深沉缅怀之情。

  9.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皋兰山“远年履历”。(6分)  10.第⑻自然段描写市民看“灯”寻“家”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1.“只有走,才会有声音”蕴含了什么哲理,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感悟。(8分)  《皋兰山月》阅读答案

  8.(4分)BD。(每项2分,多于2项不给分)

  9.(6分)①抵御外族侵略,保家卫国;②促进中外的政治、文化的交流;③留下了到过此处的有志之士的足迹。(意思相近即可,每点2分,共6分)

  10.(4分)市民看“灯”寻“家”的场景与前文皋兰山的历史形成对比,(1分)揭示了文章的主题,(1分)表现了现代的皋兰山人的生活幸福美好。(2分)

  11.(8分)只有踏实地行动,才会在历史中留下印迹,历史也才会记住他。(感悟略)(哲理2分;感悟:紧扣“踏实行动”2分,深刻2分,语言流畅2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qiuyu/28269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