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论传统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中文人独立人格缺失的影响

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余秋雨散文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其散文素以文采飞扬、思维敏捷、语境如诗似画而备受广大读者喜爱,也受到许多评论家学者的好评。

  论传统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中文人独立人格缺失的影响

  摘要:余秋雨的文化散文给读者很大的震撼,他所要揭示的中国文人的独立人格无不跟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本文通过分析农耕型、伦理型和内圣外王型的传统文化特点,来探讨其对余秋雨散文中文人独立人格缺失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散文;独立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在其久远博大之中,却“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但又以儒家文化为正宗主流。儒家文化特点很多,最主要的是:“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1】在这里,笔者把荀子的话分拆成儒家文化的三个特点,即:1、“天地者,生之本也”的农耕型文化特点;2、“先祖者,类之本也”以血缘为纽带的伦理型文化特点;3、“君师者,治之本也”的君师合一的内圣外王型文化特点。本文将从儒家文化的这三个特点入手,来探讨传统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中文人独立人格缺失的影响。

  一、农耕型文化的影响

  余秋雨的系列文化散文,首先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关注,揭示的是对儒家传统文化的态度。在《贵池傩》中,作者揭示了现实中对待文化遗产的另一种看法:既批评全盘否定政策,也否定现在某些人那种完全肯定、全盘照搬的文化复古主义倾向。他认为,既要“追索属于我们的古老灵魂”,但“心底珍藏的”(却应该是“痴想着月球的旋转和风的形成”。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她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早熟的中华文明使文化的交往趋于单向性,从而形成华夏中心主义。千百年来,人们生长作息于“黄土地”,依赖“黄土地”,把土地当做自己的命根子,土地观念是农耕型文化的核心。中华的地理一面临海、三面是险阻丛生的陆路交通,再加上辽阔的版图,遇到什么天灾人祸,内部都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从而造成中华文明不必“走出去”的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中国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封闭状态下产生,而且比周边各族成熟较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本模式,因而在以后的发展中更注重自身体系的整合和自我意识的完善,更强调对传统的评价和解释,并通过对传统的解释和阐述求得发展。

  余秋雨对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关注就已深入它的本质,开始触摸到它的灵魂。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个人必须服从社会群体的利益,否定个体的独立意识,将个人融化于群体之中。正是由于痛感于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萎缩,余秋雨一方面批判了躺进一方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的隐士高人;一方面对那些活泼健全的独立人格表现出由衷的激赏。在《青云谱随想》里,与其说余秋雨欣赏“八大山人”怪诞的画,毋宁说他更欣赏朱耷的孤傲与佯狂,那种人格色彩的强悍呈现。《阳关雪》中提到的唐人风范,他们相信自身的力量,自信可以战胜自然,也能超越自己。他们是生活的强者,命运的主人,所以他们的脚步放达而豪迈。他们要把这种自信注入每个中国人的肌体,把自信的微笑输进历史的魂魄,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挺直腰杆,昂起头来走路。可惜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有健全的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毕竟太少,所以作者才不无痛心地说:“中国,太寂寞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qiuyu/29294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