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君子之道》读后感

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君子之道》是余秋雨所著随笔类书籍,书籍的立意是站在中国文化与中国人格的角度来阐述“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读后感篇一

  读了余秋雨的《君子之道》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阐述了何为中国人人格理想。 “君子”,是中国人最独特的文化标识。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在集体人格上都有自己的文化标识 。除了国外的绅士、骑士、浪人等等。这些标识性的集体人格,互相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是很难通过学习和模仿。这是因为,所有的集体人格,各有自己的“故乡”。

  “君子”作为一种集体人格的雏形,早已经过儒家的选择、阐释,结果就成了一种人格理想。儒家学说的最简捷概括,即可称之为“君子之道”。甚至,中国文化的精髓也在何为君子之道。这也就是说,人格在文化上,收纳一切,预示一切。做个君子,也就是做个最合格、最理想的中国人。中国文化的延续,是君子人格的延续;中国文化的刚健,是君子人格的刚健,中国文化的更新,是君子人格的更新。如果说,文化的最初踪影,是人的痕迹,那么,文化的最后结晶,是人的归属。

  君子之道在外在形态上,是君子坦荡荡,为国家为他人;而小人常戚戚,整天捉摸人,总以为危险潜伏在四周,小人一生都会非常苦恼的;二是君子有礼,一个单位、一个人都要建立简单易行的礼节,比如孝道是每个人必须做到的礼仪,又是从小的文明训练,懂得敬让,从家庭放大到社会,就成为合格的公民。余秋雨谈到,君子之道的阀门是有耻,要做到知耻和不耻,不耻比知耻更进一层,有羞耻之感就成君子之道了。作者认为对伪君子,要识破道义之伪、风度之伪,人人做一个真君子。 “君子”精神是传统儒学的理想人格。它有不适合现代社会生活的部分,但是,也有若干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具有永恒价值和普遍价值。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曾经幻想过“人人君子”的理想境界。政治家谦恭和蔼,平易近人。老百姓民风淳厚,相让不争,宁可损己,不能损人。假如人人成为“君子”,国家都成为“君子国”。君子是一个理想境界,但是对于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来说,人人可以参与,人人可以去努力。

  《君子之道》读后感篇二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qiuyu/30270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