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北大授课》读后感(5)

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文化与科技的发展有很大差异,科技在古代很落后,越往后越发达,中国现在神十载人巡天,蛟龙下洋探底,真的是“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九洋捉鳖”,往后还将更发达;而文化则似乎不是这样,先秦诸子百家已把文化推向最高峰,推向极致,接下来虽然高峰叠起,但总的来说,都难以超越先秦,甚至可以说只不过是反反复复咀嚼诸子百家而已,往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很难超越。欧美文化也大抵是这样,一路下来很难超越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因此,余秋雨先生的讲座在先秦停留了很久,而元明清则大步流星,一跨而过。

  从诸子散文、历史散文开始,历代文人墨客的作品,大多数都是语言通俗易懂的。诸子散文、读曹操的诗、司马迁的《史记》、苏东坡的散文、关汉卿的《窦娥冤》、曹雪芹的《红楼梦》,早的隔了两千多年,迟的也两三百年,但只要有兴趣,肯费一番功夫,都能读懂。在没有推行白话文之前,只要识字断文,那些现在看起来难懂的“之乎者也”,都是不难懂的。余秋雨先生可贵的写作品格,就是继承了古人这种文风。他的散文也好,学术专著也好,课堂讲议也好,语言都非常通俗,充满时代气息,没有摆弄又长又臭的西式长句,没有滥造使人晕乎的学术概念。这是余秋雨先生被人喜爱,其著作成为畅销书的一个重要原因。真正深刻的道理,真正独到的见解,真正博大的思想,都是用朴实无华语言表达出来的。那些语言深涩,故弄玄虚,使读者摸不着头脑的著作,没有几本会是好书。

  余秋雨先生的语言不仅浅近朴素,明白晓畅,更重要的是一扫学究气,灵活机智,摇曳生姿。而读他的文章,不仅接受学术启发带来的快乐,而且享受诗情画意的熏陶。对史料性的知识,没有占太多的篇幅去介绍,更多的是在史料之上,在常识之上,对文化事件和文化事象的独到解读。在解读过程中,与学生互动,一不小心就冒出振憾人心的真知灼见,并且诗情漫涌,构成了一个个“风生水起的文化现场”。我以为余秋雨先生的著作征服读者,主要在于语言魅力,语言信息量大,充满诗性张力,又富于逻辑。而他的叙述,他的观点,他的结论,来自他的深厚学养,来自他的思维力量,古今中外,信手拈来,环环相扣,使人信服。如在讲到汉武帝与司马迁时,他说:“汉武帝把刑后的司马迁狠狠提升一把,提升得比原来还高,又不说明理由。提升了,还会注意他踉跄走路的背影,欣赏在这位大智身体上留下的暴虐。我发现,越是有成就的皇帝,越喜欢玩这种故意颠覆理性的游戏,并由此走向乖戾。汉武帝的这次乖戾,落到了伟大的司马迁身上,成为他在执政过程中最为可耻的纪录,比连打几个败仗更可耻。”结论是“极端权力即使由英明雄主掌握,也必然走向非理性,然后走向罪恶。”独特的视角,使人折服的结论,说的是一千多年前的历史,仿佛又在言说现实。人在变,社会在变,历史在变,可是文化还是那个文化,根还是那条根,悲剧还是那处悲剧。这就是余秋雨先生的功力,余秋雨先生的魅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qiuyu/30270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