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余秋雨《祭笔》原文(6)

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正是在我基本完成对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长时间考察之际,我周围的文化格局发生了整体性蜕变。简单说来,上世纪80年代由“反思、创新”组成的文化主题全线失落,居然由大规模的“联欢”和“联谤”组成了新世纪文化的二元结构。前者标榜“盛世国粹”,后者标榜“言论自由”,中西合璧,烈烈扬扬。其他文化当然也有,但最热闹的却是它们。

  这个二元结构使我和妻子走投无路。妻子马兰,那么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由于九度婉拒了一次据说是“顶级重要的联欢会”,被地方官员冷冻,失去了工作;而我,则不知为什么成了文化诽谤的第一焦点,“文革派”“自由派”和官方媒体亲密合作,联手造谣,我即便无声无息,也永远浊浪滚滚。这就是说,我们夫妻两人,正好被“二元结构”齐齐地开除了。我们又不愿向权力求助,因此注定无处可去。

  照理应该移民,但我们没有条件,只能逃到广东省一个几乎不在意文化的城市,躲了很多年。国内无人理会,国际间却一直在热心地寻找我们,邀请演讲和演出。台湾更把我当作了中华文化的主要演讲者,邀请尤其殷切。这使我产生了一个矛盾:要不要继续凭着冒死考察的成果,系统地来阐释中国文化?

  还是以前遇到过的老问题:是折笔、弃笔、毁笔、葬笔,还是再度拾笔、执笔、振笔、纵笔?

  相比之下,要剥夺我妻子的演出权利是容易的,因为她已经离开了地区依赖性很强的创作群体;但是,要剥夺我的笔却不很容易,因为这只是个人的深夜坚守,没有地域性限定,除非我自己觉得没有意思了。

  到底自己觉得有没有意思呢?妻子一次次无言地看着我,我玩弄着笔杆一次次摇头。还去阐释中国文化?请看报刊上永远在喷泻的千百篇诽谤我的文章,用的全是中国汉字、中国语法、中国恶气、中国心计。而且,所有的诽谤只要稍作调查就能立即识破,但整整二十年,没有任何一个文化机构和文化团体,作过一丝一毫的调查,发过一丝一毫的异议。这些报刊、机构和团体,都不是民间的。

  民间,也好不到哪里去。我妻子的观众,我自己的读者,在数量上都曾经长期领先全国,在热度上更是无以复加;但一夜之间,听说被官员冷冻了,被媒体围殴了,大家也就立即转变立场,全都乐滋滋地期待着新的拳脚。

  这与我在“文革”时期对民众的观察,一模一样。

  因此,我除了摇头,还是摇头。

  后来,突然发现了几个奇怪的材料,我才开始改变态度。第一个材料告诉我,我遭受的多数诽谤的运作中枢,居然是上海几十年前鼓吹断学废学的戏剧《边疆新苗》的炮制者;第二个材料告诉我,其他几次针对我的全国性造谣事件,策划者也是当年上海造反派司令部的两个首领;第三个材料告诉我,在上海积极响应诽谤和造谣的,主要是被我否决教授职称申请的那些文人和他们的学生。这一下子就前后贯通了,我只惊讶,他们已经年岁不小,却还如此老当益壮,徒众如云。

  这几个发现让我默然良久。我父亲的十年关押,我叔叔的三度割脉,我全家的濒临饿死,我岳父的当街批斗,全都一一浮现在眼前。原来,我要不要重新拾笔,并不仅仅关及我目前的处境,而是牵涉到很大的时空坐标。

  一切文化孽力都会以文化的方式断灭文化。简单说来,也就是“以笔夺笔”。因此,我作为可怜长辈的后代,还应该担负一点守护文化的责任。事实证明,我的守护并不会被当代中国文化乐意接受,但我不能光看它的脸色。我不仅还要执笔,而且也可以不再拒绝国际间的演讲邀请。我当然不会控诉我们夫妻俩的遭遇,但当我说清楚了中国文化的千年脉络、万里对比,也许会有一些中外读者对20年来由“联欢”和“联谤”组成的文化二元结构产生一点怀疑,开始认识到那未必是中国文化的真正魂魄。

  因此,我又郑重地执笔了。执笔之时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最严格的规矩:时间不多,笔墨珍贵,不能有一点一滴浪费在对诽谤的反驳上。(原作者:余秋雨)于是,在诽谤声依然如狂风暴雨的一个个夜晚,在远离无数“文化盛典”的僻静小屋,由失业很久的妻子陪伴着,我一笔笔地写出了一批书籍。它们是:《中国文脉》《何谓文化》《君子之道》《北大授课》《极端之美》《吾家小史》,以及它们的部分初稿《寻觅中华》《摩挲大地》《借我一生》……此外,还精选了几部中国文化经典,全都用当代散文作了翻译。以前的那些“文化大散文”文集和学术著作,也都认真地整理了出来。

  至此,我不敢说对得起中国文化,却敢说我对得起自己的笔了。当然,笔也对得起我。

  我还可以像老朋友一样对笔开一句玩笑:你耗尽了我的一生,我却没有浪费你太多的墨水。

  不仅没有浪费太多的墨水,也没有浪费什么社会资源。这20卷书,每一卷都没有申请过一元钱的资助。据说现在国家有钱,这样的资助名目非常之多,诸如研究基金、创作补助、项目经费、学术津贴、考察专款、资料费用、追加资金……每项都数字惊人。我始终没有沾染分毫,只靠一支笔。

  有了笔,一切都够了。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qiuyu/3633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