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雨巷》学案 通用

雨巷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学习目标导航]

  1、 知识目标:了解诗人戴望舒及其作品;掌握象征性手法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准确分析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内容。

  3、 情感目标:能准确分析诗中所蕴含的迷惘感伤而又期待的情怀。

  [背景知识互动]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6年参加共青团。1928年后成为水沫社和其后的《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派诗歌。1938年赴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1941年底香港沦陷,被日军以抗日罪名下狱,在狱中保持了民族气节,次年春被营救出狱。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教书,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区。1950 年因病逝世。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三、重点字词

  彳亍(chì chù):走走停停的样子。

  颓圮(tuí pǐ):坍塌,毁坏。

  寂寥:寂静,空旷。

  [教材优化全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xiang/30850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