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韩非子的寓言10则

寓言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
 

  一. 見小曰明

  【原文】昔者,纣为象箸①,而箕子怖②。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③,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盛菽藿④,则必旄象豹胎⑤;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必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⑥ 居五年,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⑦,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見小曰明。”(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象箸(zhù):亦作“象櫡”。“象笋”。象牙制作的筷子。②箕子,名胥余。是纣王的叔父,官居太师,封于箕(今山西太谷,榆社一带)。曾劝谏纣王,但纣王不听,反而把他囚禁了。周武王灭商后,命召公释放箕子。武王向箕子询治国之道,记载于《尚书•洪范》。传说箕子晚年前往朝鲜居住,死后追谥為大圣王。③加于:放到。土铏:铏(xíng)古代盛羹的鼎,两耳三足,有盖,常用于祭祀。《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一件像个黄沙大碗,説是帝舜当日盛羹用的,名曰‘土鉶’。” ④菽藜(shū huò):豆和豆叶。泛指粗劣的杂粮。菽,豆子。藿,豆叶。旄象豹胎:未生出的牦牛、大象和豹的幼胎。旄(mào):旄牛(即牦牛)。⑥卒(zú):终了,结局。⑦肉圃:各种肉类装点的园子。炮烙:古代烤肉用的铜格子。俞樾《诸子平议•韩非子》:“盖为铜格,布火其下,欲食者於肉圃取肉,置格上炮而食之也。”《博雅》临,大也。故事解读;从小处知大处,家具是讲究配套效应,一张好的地毯就要与好床好桌椅配套。这样总共要花很多钱,人的习惯也如此,一个小的习惯就要与其生活配套。所以由俭入奢易,反之则难。所以人要注意这一点。

  二.舜耕历山

  【原文】历山之农者侵畔①,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②。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③。东夷之陶者器苦窳④,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⑤,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⑥!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⑦。故曰:圣人之德化乎!⑧”(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难一》)

  【注释】①历山:根据“舜耕历山”的传说,自称是舜耕过的历山,北至黄河逐鹿,南至浙江上虞,西至山西永济,东至山东济南,全国共有二十一处。侵畔(pàn):侵,侵入。畔,田界也。—《说文》。②期年:旧读(jīnián),一周年。甽亩:甽(zhèn),田边水沟。亩,田中高处,垄。甽亩,即田中垄沟。③坻(chí):水中的小块高地。④东夷:历山东部地势平坦而广阔的地方。苦窳(yǔ):苦,通“盬(gǔ)不坚固 ”。窳(yǔ):粗劣。⑤官:职责。⑥信:果真,的确。⑦躬藉处苦:躬,亲身,亲自。藉(jí):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之田。自周初始,统治者就很重视农耕,并直接参加农业劳动,史称“王耕藉田”,一般于早春择吉举行。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及各级农官皆持农具,至天子的庄园象征性地犁地,推犁次数因人不同,“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⑧德化:用德行感化人。故事解读;舜是一个好官,能为人民做实事,帮助人民。真正好的人就是为人民办实事,说实话的人。朝廷上官员很多而只有心里想着百姓的人才能得到百姓拥戴。

  三. 西巴释麂

  【原文】孟孙猎得麂①,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麂②,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③,复召以为子傅④。其御曰:“曩将罪之⑤,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麂,又且忍吾子乎⑥?” 故曰:“巧诈不如拙诚。”(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孟孙:春秋时鲁国大夫。麂(jǐ):鹿科的一属。本属共9种。中国分布有3种:黑麂、赤麂和小麂。②至:到达。③居:《集韻》通作其。④子傅:儿子的老师。⑤御:侍从。曩(nǎng):以前。⑥忍:残忍;忍心;狠心。又且:又怎能;岂能。故事解读;巴西子是很有仁义的人对动物有爱惜之故能得到孟孙信任。而现代喜欢动物很正常,许多人爱狗猫。喜欢动物并不能代表其仁义,有人就爱动物而不爱人。

  四. 箕郑示信

  【原文】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①”曰:“信名,信事,信义②。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③,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救饿:出自《韩非子》难势第四十:“且夫百日不食以待粱肉,饿者不活;今待尧、舜之贤乃治当世之民,是犹待粱肉而救饿之说也。”安:疑问代词。什么,怎么。②名:《玉篇》号也。号令也。名者,即今之文字也。又称说,说出。事:引申为职守;政事。政府施政的事务。义:仪制,法度。③逾(yú):过分。超越法度。怠(dài):疲塌,荒废。故事解读;箕郑以信义立国,诚实守信,强调责任制,言行一致,注重实事,实效而不是做雷声大,雨点小的口头文章。要取信于人不能让人家失望,真正的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

  五.老马识途

  【原文】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③。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有水。⑤”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⑤(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谥号敬,史称管子。曾任齐国相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隰(xí)朋:齊庄公的曾孫,春秋时期著名的齐国大夫,任“大行”之职,是齐国重要的外交大臣。孤竹: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县一帶,诞生于商朝初年(约公元前1600年)是今冀东地区滦河之滨最早的奴隶制诸侯国。春秋时北方山戎(即后世鲜卑)侵燕,燕告急于中原霸主齐桓公,齐桓公北伐救燕,打垮了山戎,使其北退;同时击溃了令支,斩孤竹君侯之首。②失道:迷路。③得道:寻找到归途。④山之阳:山的南面。山之阴:山的北面。⑤蚁壤:蚁穴周围防雨水的浮土。仞:古代计量单位:周尺八尺为一仞。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⑤不难:难,难堪的意思。师:效法;学习。故事解读;老马识途就是因为其经历的事多故能识途而不迷返,老蚁常居山里故知水源。管仲等人是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真的学问知识。韩愈文章中说过,士大夫以学为耻故不能有识,而乐医百工不以学为耻而能进步有成就。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yan/194420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