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寓言》教学设计(3)

寓言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寓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学讲、表演寓言故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寓言故事受到教育:应该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懂得掩盖过失会有不良的后果,懂得看问题,做事情要多换角度去想一想,做一做。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在对寓言故事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中感受寓意、明白道理。

  教学难点:在对寓言故事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中感受寓意、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 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 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第一则:《掩盖过失的猫》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思考:“掩盖过失”是什么意思?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3.练读课文,互评互议。(注意听辩“捕瘦蚤呛”的发音),达到读熟。

  4.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出示:有一只猫,总爱吹嘘自己,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

  引导学生体会这只猫的弱点,“爱吹嘘”正是“掩盖过失”的原因。

  自由读文,想一想文中的猫有几次“过失”?他是怎样“百般掩盖”的?

  1.学生自读课文后小组交流。

  2.讨论:猫为什么要“百般掩盖”自己的“过失”呢?(爱虚荣,要面子)

  3.有感情朗读,抓住“吹嘘、百般掩盖”等关键词表现猫的虚荣、自欺欺人。

  4.引读:有一只猫,总爱吹嘘自己,对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盖.......“他却说.......”“他却笑着说......”“他却对伙伴们说.......”

  四、理解寓意:这只猫,为了吹嘘自己,掩盖过失险些丧命,不知道这只被救上来的猫是否会从中得到教训。同学们想想该对他说些什么?才能让他以后正视自己的过失。

  学生自己练说,在小组说,全班展示。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认识掩盖过失的危害和后果。

第二则:躲雨

  一、读一读寓言

  1.练读《躲雨》。学生自读课文,同桌互评互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注意听辩“嚷跨刮否咂”的发音

  2.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学生自由练读,然后小组讲故事,指名上台将给同学们听,看谁能把故事讲得完整、具体。

  抓住“喜出望外失望垂头丧气嚷”等关键词,进入故事情境。

  二、演一演故事

  1.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将故事情节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出来。

  2.引导学生评议,重点落实到是否能通过读文中的关键词句,将故事的发展过程表现出来。

  三、说一说寓言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遗憾?(要是.......)是的,如果他们去试一试,那事情的结果就会不一样了。看来我们遇到事情一定要亲自去做一做,试一试,这样才会不会留下遗憾了。

《寓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积累词语8个。理解“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两个词语的意思。积累句子若干。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4、使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

  读文理解“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两个成语的寓意。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矛盾是什么意思”、“那个盗铃人的想法错在哪里”等问题来体会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写有句子的幻灯片

教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启发谈话:小朋友,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还记得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吗?

  2、板书课题,齐读24 寓言二则

  3、寓言故事篇幅短小精悍,常常通过一个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二、自学生字,练习读《自相矛盾》

  1、自己读读课文,要求:字字音准,文通句顺

  2、自学

  3、小组交流检查

  4、检查

  (1)读词语:矛盾锐利戳穿夸口坚固自相矛盾哑口无言

  (2)理解词义

  (3)交流读文

  三、理解寓意,熟读课文

  1、读了课文后,你认为“矛”和“盾”是指什么?矛盾又是什么意思?

  2、找找有关句子读读

  3、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

  4、再读课文

  四、用上述方法来学《掩耳盗铃》

  1、读词语:铃铛掩耳盗铃(掩耳盗铃中“掩耳”是什么意思?“盗铃”呢?)

  2、读文,找出那个偷铃时是怎么想的?结果呢?

  3、你觉得这个想法错在哪儿?

  4、揭示寓意: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做事不要自欺欺人(自己欺骗自己)。

  5、读这则寓言

  五、扩展阅读

  1、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2、介绍《伊索寓言》

《寓言》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了解寓言的特点,激发阅读语言的兴趣,课后自己读寓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的特点,激发学习寓言的兴趣。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

  3、指导带着理解,有感情读课文。

  4、正确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课前准备】

  文字投影、纪昌和扁鹊的资料。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学习生字,读准重点词语。

  3、学习第一则寓言,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入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以前的语文课当中,学习过哪些寓言故事?哪篇寓言故事给你的印象最深?你知道寓言有什么特点吗?

  二、教师随机引向深入

  对呀。寓言故事确实是我们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文学形式。有人这样评价寓言:“寓言是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很多的东西来;寓言是一把钥匙,用巧妙地比喻做成。这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寓言故事,看看这个魔袋能带给我们什么。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读准以下字词

  出示课件:

  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蔡桓公、梭子、绑住、虱子、百发百中

  四、学习第一则寓言《纪昌学射》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什么?还想了解什么?(此处可结合学生课前查找的资料作简单介绍)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2、自己流利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⑴ 读文后,概括:纪昌想拜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让他下功夫练习眼力,飞卫照着他的话一一做到,最后成了一名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⑵ 思考:

  在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

  学生会问:飞卫为什么不教纪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练习眼力呢?

  纪昌为什么用梭子和虱子来练习眼力呢?

  ⑶ 结合学生的主要问题,先弄清飞卫为什么不教纪昌射箭,而是要他先练习眼力呢?

  第一:指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

  飞卫让纪昌练习怎样的眼力呢?

  (一是“眼睛牢牢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把一件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第二:想一想:

  飞卫为什么要这样要求纪昌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只要有道理,符合客观实际,不做统一答案要求)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吗?

  (飞卫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好老师,不愧为名师)

  第三:纪昌按老师的要求一一去做,这一练就是好几年:

  在这几年的枯燥的眼力练习中,纪昌又是怎样做的呢?默读2、3自然段,划出纪昌是怎样练习的?把自己读后的感受写在旁边。

  学生交流:教参书中139页。

  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体会。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中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小结:

  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四: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纪昌学习时所表现出来的决心、恒心、毅力,与他成为一名射箭高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五:重点指导朗读2、3自然段:

  读出寓言夸张地描写,仔细揣摩人物行为心理,进一步理解体会人物形象。

  小结:

  看来,对学习来说,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都起着很大的作用。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结合生活实际,你能举例说说吗?

  五、老师总结谈话

  要我说呀,寓言还是智慧的花,哲理的诗,神奇的魔袋,今天,你能从这只魔袋里取走什么呢?

  (引导学生谈出这则寓言的收获,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第二则寓言《扁鹊治病》,体会人物特点,理解寓意。

  2、通过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3、加强朗读指导和评价,通过读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4、了解扁鹊的高超医术及他对我国医药界的重要影响。

  5、了解寓言特点,激发课下读寓言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揣摩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2、加强朗读指导和评价,通过读使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3、体会人物特点,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扁鹊资料、图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是做什么的呢?

  (简单介绍扁鹊的高超医术及他对我国医药界的重要影响。)

  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被人们广泛传颂。因为故事虽然简单,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扁鹊与蔡桓公之间怎样一个小故事?

  (讲述了:扁鹊几次见蔡桓公,指出他有病,但蔡桓公就是不相信,以至于,小病变成大病,最后无药可治,蔡桓公死去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内容

  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样?把相关内容画在书上。

  四、交流体会

  1、指导朗读,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

  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来读。扁鹊的话要诚恳有耐心。

  如:

  扁鹊第二次来看蔡之前会怎么想?第三第四次呢?

  “蔡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他心里会怎么想?

  “蔡听了非常不高兴”他心里会想什么?

  “蔡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蔡会怎么想怎么说。

  “蔡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此时的蔡又会怎么想呢?

  2、蔡桓公怎样就不会死了呢?本来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

  (皮肤上的小病──皮肉上的病──肠胃里的病──骨髓里的病)

  3、扁鹊是有名的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讨论:

  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支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4、交流得到的启示:

  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小问题时及时解,决,否则酿成大祸就无药可救了。

  5、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五、总结

  寓言以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乐读爱读,并给读者以深深的启迪。让我们课下多来读读古今中外的寓言故事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yuyan/409721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