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荷塘月色与再别康桥比较分析(2)

再别康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意境的艳美而凄婉

  《荷塘月色》,将荷塘月色图分解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月色下的荷塘,一部分是荷塘上的月色。前者重点是写荷塘的种种景观,是以月色作为背景;后者是写月色的种种变化,是以荷塘作为背景的。作者以极为绮丽而纤柔的文字,勾画荷叶、月光、树木……创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

  《再别康桥》则是把康桥喻为娇艳而柔媚的“新娘”,她倚于河边、潭上,倩影倒映,如光波里的彩虹。诗人甘愿在她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与之相伴。然而,无情的是现实,美人儿可望而不可即。“梦”里的艳影,沉了下去,无可追寻,只能“沉默”地“别离”:夏虫无语,生箫悄悄。如此境界,清雅、含蓄,缠绵而不腻,凄婉而不伤。而诗中想象“寻梦”的情形,创造出的欢欣的虚境,又平添了诗意曲折回荡的韵味。

三、语言的清新而优美

  郁达夫曾说过:“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字之美,要算他了。”《荷塘月色》也正好明证了这一点。作者写荷叶,“像亭亭舞女的裙”;绘荷叶间的白花,“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如“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这些生动形象的比喻,无不给人一种清新之感。而那“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一个“画”字凸现的月光的轻柔;“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娜玲上奏出的名曲”,文字之美,实在让人赞叹不已。

  《再别康桥》同样注重了语言的锤炼,“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做一条水草”、“不带走一片云彩”,都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读来如饮醇酒,余味无穷;而那“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前者色艳而不冗,后者情浓而不俗,无不让人感受一种恒久的美的力量。

  当然,《荷塘月色》与《再别康桥》还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手法的灵活,技巧的娴熟等等,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aibiekangqiao/3839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