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再别康桥》教案(3)

再别康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再别康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3、学会朗读

教学重点:

  1、诗人情感的把握;

  2、学会朗读

  教学方法:

  诵读吟咏法,比较法,自我感悟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 导语:

  自古写离别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也是徐志摩这首诗的亮点。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 朗诵《再别康桥》:

  1.先叫一名学生朗读,点出生字生词:

  河畔(pàn) 青荇(xìng) 长蒿(gāo) 漫溯(sù)

  笙箫(xiāo)载①zǎi一年半载②zài载歌载舞装载登载 斑斓(澜、阑)

  2.老师配乐朗读

  3.学生自由读

  4.全班齐读

  三 介绍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诗》《猛虎集》《云游集》等。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 教师分章节赏析诗歌。

  方式:学生自己找出最喜欢的一句或一节诗歌,赏析,老师点拨并进行朗读指导。

《再别康桥》教案 篇4

  一、教学重点

  1、 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大致了解该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 学生通过对具体字句的感悟能够把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3、 学生通过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诗歌。

二、教学难点

  1、 对于“绘画美”的感悟。

  2、 对于文章情感的把握。

三、对比鉴赏法、扩写法、美读法、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步骤

  【导语】

  以古

  曲《阳关三叠》入境,与大家一起背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这是一首关于什么的诗篇呢? (离别)

  这是古人的离别,那么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现代的离别诗歌《再别康桥》,看一看这种离别又是一种怎样的离别。

  【正文】

  1、整体感知

  一起朗读这首诗歌,感知这首诗歌写得怎样?

  (好、美或者举诗歌中的一些具体景物作答)

  2、思考

  在第二段中,让作者心境荡漾地究竟是什么样的场景?

  3、鉴赏

  根据上面的诗歌第二段的鉴赏方式,分组讨论:3、4、5、6段中通过作者的精心描写,你可以看到什么场景,请你把这种场景描述出来。

  第三段:康河沁人心脾的河水中,青荇自由自在的在软泥中欢快的招手。

  第四段:梦像彩虹一样五彩斑斓,每一片康河的浮藻间都沉浸着有待发现的自由的梦。

  第五段:撑一支长篙,驾一叶扁舟,我在康河的柔波中泛舟寻梦,那满天的星光倒映在康河的水波中,水天一色。小舟在星光中摇摆穿行。此情此景,只有用歌声才能表达我的心情。

  第六段:梦依旧,人以非。我还能撑一支长篙去寻找自由的梦吗?今晚的沉默将伴着我悄悄地离开。离开这自由的康桥,离开这自由的梦。

  现在大家已经把文本的意境表达出来了。作者给大家描绘了一个让人向往的康河世界。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既然大家已经把诗中的画描述出来了,那么你能给每幅画取一个美丽的名字吗?

  4、诗图

  5、思考

  作者在描写这些让人憧憬的景观时,他的情感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请在诗歌的每一段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字或词。

  6、写作背景(加深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了解)

  1922年归国后,徐志摩在现实的中国为了生活苦苦挣扎。1928年当他第三次欧游,第二次游历英国剑桥时,站在曾经梦想飞翔的康桥上,眼前不禁想起了早已不在的自由欢乐。作者感慨万千,后来在归国途中写下了这首感怀的离别诗篇 。

  8、朗诵

  首先:老师范读

  其次:学生互读(在朗读时要加强情感的投入)

  再次: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通过对比让学生有所感)

  9、总结

  绘画美——云彩、金柳、青荇、水草、星辉、夏虫。

  音乐美——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建筑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10、探讨

  作者离别的仅仅就是自己的母校剑桥大学吗?他离别的还有什么呢?

  1)、曾经想要实现的文学上的梦。

  2)、两年的康桥生活让他和林徽因有了不解之缘,文章里的第二段中隐含有林徽因的出现让作者心境荡漾的意思。

  11、板书

  绘画美 音乐美 建筑美

  12、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再别康桥》。

  2、对《再别康桥》进行扩写。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aibiekangqiao/419987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