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再别康桥》展示课点评材料(3)

再别康桥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正如徐志摩的追求,更高层次的是“自由”,在有限的课堂时空里,我们除了追求美同时还要追求自由。什么是课堂的“自由”?对于阅读来说,深透文本精髓就是自由;对于教者来说,个性化的教学就是自由;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要求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教给学生的就是方法,余映潮老师在教学这首诗歌就着眼于两个问题:怎样体会诗人的情感起伏变化?怎样让学生体会到这首诗的美感。

  怎样去做呢?我们知道,诵读是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解诗歌的钥匙。把握诗歌情感的起伏变化,哪个地方该读得“低落”,哪个地方该读得“激昂”,全是靠感悟。老师所有提供的背景资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感悟诗人情感的变化而服务的,所以,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例如,丁老师引导学生感受一片深情时,有位学生说到:“从‘在康河的柔波中,我甘做一条水草!’中我感受到诗人对康河的无限眷恋,也正说明他对剑桥大学的感情之深,他想永远留在剑桥大学。”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体会美,感受情的机会,可以用想象描述法,在康河中,作者想做的就是一条水草,水草如此低微,可是由于作者太爱康河了,所以做一条水草就甘心了。那么在这个引导下,学生可以想象作者(水草)心甘情愿在康河的柔波中招摇的状态和那份喜悦,那份深情,我想,此时学生再读,感受肯定不一般。而诗歌中的其他意象,也可以这样来赏读,追求独特的体验,感受独特的幸福,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阅读的自由。

  另外,精心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设计的问题宜少不宜多,宜粗不宜细,宜宽不宜窄,最好能纲举目张、唤起共鸣,引导迁移、链接、应用,激发生成。比如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关注诗歌中叠词的运用,如“轻轻”、“柔柔”、“油油”,“悄悄”等,使用换字比较法,便可体会诗歌用字的精妙和神韵。  今天,通过学习研讨,我收获的想法很多,无论是哪种课型,哪一篇课文,我们唯有熟读深思,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把握课堂,扣紧文本,精心备课,走出一条立足“高效”,突出个性化教学之路,若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不甚感激!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aibiekangqiao/5805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