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曾巩集》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2)

曾巩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参考答案:

  5.C(【解析】没:“湮没”或“废止”。)

  6.A(【解析】①是范公奏议的内容;④简单陈述了皇上对一些情况的理解;⑥是有关范公从政方面的介绍。)

  7.C(【解析】“奏议时既不曲意奉承也不盲目反对的人只有范公”的表述错,原文说的是“而公与同时之士,亦皆乐得其言,不曲从苟止”,可见“不曲从苟止”是当时谏官的共同品质。)

  8. ①至于是与非,赐予或剥夺,完全通过大家讨论来决定。(3分,“予夺”“归”“自用”各1分。)

  ②因此在这时,皇上常常把政事委托给七八个大臣,朝政却没有什么大的缺失,(3分,“故”“委”“阙失”,各1分。)

  ③凡是和范公一起肩负议论政事的职责的人,后来大多做了大官,而他却过早的去世了。(4分,“凡” “同时”“言责”“卒”各一1分。)

参考译文:

  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范贯之的奏议,共有若干篇,他的儿子范世京将其整理成十卷,嘱托我为他作序。

  大约从至和以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范公时常担任谏官的职务。上至天子大臣,下到下属的官员,内至后宫嫔妃,外到边远四方的隐蔽之处,一旦有什么善恶得失,关乎国家的政治,范公无不极尽所能反复地向皇上陈述己见。有时矫正皇上的欲望;有时切磋治国之策;有时辨别忠良与奸佞,以确定是录用还是罢免。奏章有一次两次或达到十多次上奏的,事情有隐秘之处就单独谏奏,有时召集谏官、御史一同商量,自由地抒发己见。仁宗时常虚心采纳他的建议,并因此改变原来的命令,对于兴举、废除之事加以变更,快的马上照办,慢的超过一个月或或规定的时间,有的直到事情过后,但他的建议最终都还是被采用了。在这时,仁宗在位已经很多年了,对人事的真假与群臣是否有才能十分熟悉,正用仁义、宽厚、清静的方式使百姓休养生息,至于是与非,赐予或剥夺,完全通过大家讨论来决定,而不自作主张。他所提拔的以进谏为自己职责的人,像范公这样的,全是当时的优秀人才。范公与同时代的名士也都高兴讲出自己的真实意见,既不曲意奉承,也不盲目反对。所以天下的情况通过他们都能使皇上听到,而违背理义的事情时常得不到实行。至于诡诈放纵的事情,敢于做它的人,也总是失败和后悔。因此在这时,皇上常常把政事委托给七八个大臣,朝政却没有什么大的缺失,群臣遵守法律,恪尽职守,天下太平。

  顺应民心而不刚愎自用,这就是天啊。仁宗皇帝之所以能仁义得像天一样,以至于在位四十多年,能够承传先皇创立的太平基业,就是因为这个罢了。后世的人如果得到范公留下来的文章,评说那个时代,看到上下之间如此相辅相成,一定会思绪萦回,感念仰慕,发出不可企及的感叹,然后知道那样的时代很难再遇到了。那么,范公的谏言不被堙没,哪里只是表现他的志向,更是用来表明先帝天边的功德啊!

  范公为人温和善良,仁慈忠恕,处理政事宽厚平易,爱惜民众。等到身在朝廷,言辞端正,态度严正,是他人赶不上的。凡是和范公一起肩负议论政事的职责的人,后来大多做了大官,而他却过早的去世了。

  范公名师道,他的世系相承的先后、籍贯、历任官职、具体事迹,写在当今资政殿学士赵抃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中。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enggong/57180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