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小学赠汪伦教学实录(8)

赠汪伦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忽”的惊喜是瞬时情态,但它连接着前后的情态变化:从“将欲行”的伤感、依依不舍到“忽闻”的惊喜到看到“深千尺”之潭水的欣慰到“不及”的感叹,诗人的心情由低落到高升到平缓,“将欲行”、“忽闻”、“深千尺”、“不及”之诗歌语言涌动的是诗人起伏不平的心绪。

  教师要重视诗歌的语言张力之特征,如诗歌的表层语言显示,诗中只有“离去者”,但诗歌的语言张力已经暗示了“送行者”的存在;如诗歌语言平白如话,但诗歌语言的张力已经蕴涵了深情厚意。

  (二、)教学操作: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和心理特征,可以从艺术想象入手进入语言咀嚼,先让学生反复吟诵诗歌,感知“将欲行”、“忽闻”、“深千尺”、“不及”。

  1、想象指导:语言表达训练,让学生通过想象再现诗人与汪伦别离的画面,具体指导要紧扣“将欲行”、“忽闻”、“深千尺”、“不及”来进行,描写短文(或句子),要求语言具有诗歌语言的美感。

  把“踏歌声”与“桃花潭”作为别离的背景,写一段描写,以烘托渲染别离的气氛,写出“踏歌声”的轻快,以烘托村民淳朴真挚的感情;写出“深千尺”的徐缓的涌动,以烘托“不及”的深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只要求分别写一个描写句。

  把李白与汪伦别离作为特写镜头,写一段描写,以具体生动地再现挚友别离的画面。重点描写李白在“将欲行”、“忽闻”与临桃花潭时的神情、心理,以生动地演绎诗人情感的流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只要求分别写一个描写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engwanglun/25943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