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从电影元素的视角来看张爱玲小说的特点(2)

张爱玲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服饰的色彩性

  小说对色彩的另一处运用体现在服饰色泽的选取上。服饰作为特定时代、社会和历史的产物,能让人们从其变化中领悟出社会的变迁。如《金锁记》中对女主角有这么一段描述:"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住门,一只手撑住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上身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镶滚,雪青闲蓝如意小脚裤子"。这样,就把一个泼辣又风流的少妇形象地刻画出来了。服饰可以投射一个人的性格、心理,配合相应的动作、语言,一个鲜活饱满的人物便跃然纸上。又如" 她穿着白洋纱旗袍,滚一道窄窄的蓝边--深蓝与白,很有点讣闻的风味。"就是这种"参差的对照",这种"桃红配葱绿"的形式,便渐渐构筑起张爱玲小说中电影的美感与立体感,让社会、人生、情感的复杂性显得更加深刻入骨。

二、镜头感:小说中的镜像表现

  张爱玲小说与电影艺术第一个重合是色彩,也是其最典型的特征。但光有

  这一点,远不能构成小说神秘的电影感,这就要提到小说的第二个电影元素--镜头感--电影带给观众最与众不同的最本质的东西之一。通常镜头感包括表演的生活化,对镜头画面效果的具体感受,对不同摄影技巧处理的适应以及完成规定的场面调度等。同时不同景别的镜头要求以不同的表演手段来体现。

 (一)叙述的镜头感

  当阅读小说时,读者对文字的感受与头脑中"镜头亚视觉"会产生合力,读到的一句话、一篇章会逐渐被串联成一个连续、清晰的画面,这样,读者自己便成为了小说的"导演"。从《半生缘》到《倾城之恋》,从小弄堂里到墙根子底下,两对痴情男女,连同那席华美袍子上爬满的虱子,向历史娓娓地道着生命的华章。例如" 从浅水湾饭店过去一截子路,空中飞跨着一座桥梁,桥那边是山,桥这边是一堵灰砖砌成的墙壁,拦住了这边的山。柳原靠在墙上,流苏也就靠在墙上,一眼看上去,那堵墙极高极高,望不见边"。范柳原和白流苏各自倚靠着墙跟,迷茫地遥望着未知的幸福,那围困在墙里的窒息与未知的落寞,都被这堵墙堵得死死的。张爱玲从桥梁到山再到墙壁,把整个空间串联了起来,通过远、近景的交替描绘,呈现出悲苦的人被命运扼住喉咙的伤痛与无助。这种镜头感,是可以穿越思维和视线的屏障直达连接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hangailing/31206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