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张爱玲作品中的禅意(3)

张爱玲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吕澂指出:印度佛学“以为烦恼的性质嚣动不安,乃是偶然发生的,与心性不相顺的,因此形容心性为寂灭、寂静的。这一种说法可称为‘性寂’之说(吕澂原注:‘性寂’一语,以汉译的佛典里通常作‘自性涅槃’。‘涅槃’的意译即是寂灭、寂静)。”南宗禅却把这一切彻底改造了:寂灭、寂静变成了生机勃勃,世俗世界空幻不实的本质变成了感性生命的生生不息。请看:“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在这里,执着现世、执着感性生命的中国传统本能地把印度佛学否定世俗感性生命的空无观念转换为道家的蕴含了无限可能性的实有性的“无”,由此感性生命以一种更加灵动、更加机智的超逸方式借助佛教的外衣更加精致、恣肆地展示,感性生命在一种通脱的姿态下躲避过人生的各种暗礁险滩,达到在每时每刻都体会到生命存在的欢愉的境地。

  张爱玲的作品特别是散文作品中反复言说这种快乐,她在《诗与胡说》中说:“活在中国就有这样可爱:脏与乱与忧伤中,到处会发现珍贵的东西,使人高兴一上午,一天,一生一世。”这简直是禅宗理路的文学表达,而这一切却是张爱玲在自身的生存体验中自发生长出来的。

  不过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公元700多年之时,初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的文盲慧能同志也是某日顿悟,理解了佛学真谛,并在五祖弘忍涅槃之前写出了著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另一版本为: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由此获得五祖另眼相看,成为禅宗六祖。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hangailing/32481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