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张均《张爱玲十五讲》简介(2)

张爱玲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学术志趣:主要集中于当代文学史研究。

【张均《张爱玲十五讲》精彩书摘】

  这是写什么的问题,还有一个怎么写的问题。作为一部重视学术史与论证逻辑的学术著作,我还希望写得不那么面目“可憎”,能够让熟悉张爱玲的朋友愿意阅读,甚至喜爱,所以,我在语言与文体规范上有意回避了学术著作例必会有的“八股”文风,尽量减少注解,如对张爱玲的小说原文,以及胡兰成、张子静等人的回忆文字,就仅在文中标明,而未采取严格的含作者、出版版次、页码等信息在内的学术注解。同时,也使用了较为散文化的语言。这或许会引致同行的訾议,但于我自己,倒是心甘情愿的。倘若张迷朋友对书中的一二论述产生反对或认可的意见,那自会感到莫大欢喜。“一箭之人大海”的寂寞,在张爱玲的话题上,不啻是一种失败。在写法上,我另外避免的一点是传奇化。张爱玲曾经感叹说:“中国观众最难应付的一点并不是低级趣味或是理解力差,而是他们太习惯于传奇。”(《(太太万岁)题记》)何谓“传奇”?是指我们因着自己对生活中缺少的事物的过分向往,而往往无意识地强调、夸大甚至虚构对象的某一部分事实,而从中获取某种想象性的替代性的满足,因而对对象的另外一部分不那么合“口味”的事实加以忽略、遗忘,甚至改造。旧的中国大众文学都是这么叙事的,张爱玲熟悉并且警惕,然而她又怎能抵挡生前身后人们对她自己的传奇化叙事呢。譬如,中国自宋以后即无“贵族”,但后人多习以“最后的贵族”来谈论张爱玲;譬如,一个女作家,未必就生得美,但人们乐于从各方面夸大张爱玲的“惊艳”;譬如,像所有遭受“始乱终弃”命运的女子一样,张爱玲也经受过内心的剧烈痛楚,但人们一定要想尽办法从那段沉痛旧事上翻出、“创造”出倾国又倾城的绝世浪漫;又譬如,张爱玲天分极高,但人们动辄就把“天才”之类的冠冕加到她的头上,甚至不允许有才华更甚于她者,尤其是同时代女作家。几年前,我为广州的一家报纸写了一篇谈张爱玲的稿子,文中有一句大意是说萧红在表达人世的荒凉上比张爱玲更透彻,发表出来后这句给删了。我推测编辑的顾虑在于可能有太多读者不能接受这种观点。毕竟,有许多看书的人对萧红已不甚了了。  ……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hangailing/34398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