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张子静《我的姐姐张爱玲》简介及其节选(4)

张爱玲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傅雷化名“迅雨”批评张爱玲

  1944年,柯灵主编的《万象》月刊5月号发表了“迅雨”写的《论张爱玲的小说》。7月,姐姐中断了正在《万象》连载的长篇小说《连环套》,并在《新东方》杂志发表了《自己的文章》,对迅雨的批评予以回应,虽未指名道姓,正面交锋,但她闲闲几笔,意在言外,让人们认识了她“四两拨千斤”的本事。

  迅雨的文章一开头就将《金锁记》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迅雨指出姐姐在《金锁记》里塑造的曹七巧,“就在一个出身低微的轻狂女子身上,爱情也不曾减少圣洁”;“最初她把黄金锁住了爱情,结果,锁住了自己”。他认为在曹七巧身上,姐姐最成功的就是对“情欲”的掌控。他还赞扬姐姐的“心理分析”:“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而像电影手法一样巧妙转调的“节略法”,以及“新旧文字的揉和,新旧意境的交错”形塑的“色彩鲜明”的风格,也是迅雨推崇的。

  然后迅雨笔锋一转,指出《倾城之恋》“华彩胜过了骨干”,而“长长短短之六七件作品,只是Variations upon a theme。遗老遗少和小资产阶级,全都为男女问题这噩梦所苦”。

  迅雨是看了连续四期的《连环套》,忍不住写了这篇批评。他认为:“《连环套》的主要弊病是内容的贫乏,错失了最有意义的主题,丢开了作者最擅长的心理刻画,逞着一支流转如踢踏舞的笔,不知不觉走上纯粹趣味性的路。”迅雨说:“我们不能要求一个作家只产生杰作,但也不能坐视她的优点把她引入危险的歧途,更不能听让新的缺陷去填补旧的缺陷。技巧对张女士是最危险的诱惑,无论哪一部门的艺术家,等到技巧成熟过度,成了格式,就不免重复他自己。……聪明机智成了习气,也是一块绊脚石。我不责备作家的题材只限于男女问题,但除了男女以外,世界究竟还辽阔得很。”

  迅雨全文的结尾只有两行:“一位旅华数十年的外侨和我闲谈时说起:‘奇迹在中国不算稀奇,可是都没有好下场。’但愿这两句话永远扯不到张爱玲女士身上!”

  这段结语对我姐姐的刺激最大。她立即决定要出第一本小说集,书名就叫《传奇》。在交给《杂志》社出版时,姐姐还特别写了这句前言:“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

  《传奇》出版后畅销一时(4天即再版),算是对迅雨结语最直接、最有力的答复。

  同时,姐姐也以4500字的《自己的文章》,回应迅雨的批评。这是我姐姐一生所写的一篇最长的、阐扬她创作理念的文章,她的开头非常平淡,像是在与读者闲话家常,语气沉稳内敛,态度不过高也不过低,而且前后对照,有着创作者的自省:“现在似乎是文学作品贫乏,理论也贫乏。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

  “我甚至只是写些男女间的小事情,我的作品里没有战争,也没有革命。我以为人在恋爱的时候,是比在战争或革命的时候更素朴,也更放恣的。

  “我喜欢素朴……我也并不赞成唯美派……美的东西不一定伟大,但伟大的东西总是美的。

  “只是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是用参差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因此容易被人看做我是有所耽溺,流连忘返了。”

  接下来姐姐对于《连环套》处理不合理的现代婚姻制度和姘居生活的过程,作了一些自我合理化的答辩。但她的结尾非常谦逊:“有时候未免刻意做作,所以有些过分了。我想将来是可以改掉一点的。”

  姐姐虽然对迅雨的批评不尽同意,但对他的立论严谨、态度宽厚,也不禁暗自折服。1952年姐姐再去香港后,结识了宋淇(林以亮)夫妇,从宋淇口中,姐姐才知道“迅雨”就是当年大名鼎鼎的翻译家傅雷。

  宋淇1976年在香港发表《私语张爱玲》中说:“爱玲听后的反应是惊讶。……傅雷终年埋首译作,极少写批评文章,那次破例写这样一篇评论,可见他对爱玲作品的爱之深与责之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hangailing/36049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