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盛唐名相张九龄(4)

张九龄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其实,李隆基对于张九龄,一直是真心喜欢的,是后者的铁杆粉丝。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了李隆基对张九龄的喜欢,甚至可以说是仰慕。李隆基说:“张九龄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朕终身师之,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场之元帅也”。

  请大家注意“师之”二字。在张九龄面前,李隆基的姿态还是摆得蛮低的,有点儿小学生的意思。而且,李隆基还送给张九龄一个美称——“文场元帅”。

  要知道,唐朝武职中,最高军职为十六卫的大将军,比如“右卫大将军”“左骁卫大将军”等等。唐朝的“元帅”,一般情况下,有两条规则:一是非战时不设“元帅”,二是非皇族不任“元帅”。张九龄一介文人,李隆基竟然以“元帅”这样的崇高武职来称赞他,这是只有张九龄的铁杆粉丝才能有的行为。

  可惜的是,李隆基虽然是张九龄的铁粉,却并不是他的脑残粉。因为此时的李隆基,已经登基多年,“开元盛世”的事实说明他已是“伟光正”的代表。这样一来,他就由自信而自负,由自负而自骄。更何况人家贵为皇帝,大权在握呢。

  所以,在很多问题上,李隆基很不喜欢张九龄对于原则和底线的坚持。

  李隆基要提拔李林甫当宰相,张九龄不同意;李隆基要提拔牛仙客当宰相,张九龄不同意;李隆基要废掉皇太子李瑛,同时找另外两个皇子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的霉气,张九龄不同意。

  显然,张九龄不同意的,都是当时的大事。而他所依据的,都是他认为应该坚持的原则和底线。

  其实,关于大事如何处置,从古到今一直就有一个潜规则存在:领导找你来商量大事,不是问你有什么不同意见,而是问你将如何赞同他的意见。你还真以为自己当家了?

  果然,在其中一次争执时,“帝变色曰:‘事总由卿?’”——翻译一下:“李隆基脸色大变地说:‘全部都由你说了算?’”

  于是,两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可是,在没有了张九龄的日子里,李隆基却又抑制不住对他的思念,总是想起他来:

  《旧唐书·张九龄传》里有证据: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每当宰相们推荐朝中公卿人选时,李隆基必定要问一句话:“这人的风度,能和张九龄一样吗?”

  原来,张九龄就是李隆基心目中的“公卿样板”。

  就这样平时想想也就罢了,李隆基偏偏还在公元756年,在张九龄罢相20年、离世16年之后,在自己逃难到成都时,再一次地、深深地想起了张九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hangjiuling/25293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