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荷塘月色朱自清说课稿(2)

朱自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叶:凝碧的波痕:整齐而有节奏的波动

  2、课文第5小节写了什么景色?

  学生回答:写了塘上月色

  月光:如流水

  月影:如名曲

  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写了月色?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出示课件)

  (1)正面:以流水作比

  (2)通过雾:薄薄的青雾

  (3)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4)以树影写月色:画,浓淡适宜

  (5)通过光与影的和谐写月色:和谐的旋律

  3、讨论第6节

  学生根据上面的分析思路,自己试着分析,教师作适当点拨:

  这一节写荷塘的四周。在这里,作者运用了绘画技巧来写荷塘的环境。作者笔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明暗结合,喧寂相间。

  (1)四面的树(照应第2节)

  有远有近:杨柳最多————远

  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近

  (2)写树不忘写月色:阴阴的

  (3)路灯光把作者从幻想中召回,最后两句虽似写景,实则点明心境。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由寂静到热闹,充满了生机,将荷塘和月色衬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作者虽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宁静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闷还是笼罩在心头。

  此时教师可以进行简短的小结,让学生认真体味本文通过写景营造的优美意境。

  4、品味语言

  借助图片形象直观地品味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美,品味文章的语言。

  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就是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储备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和形成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以肯定为主,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体会,还要进行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较快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

  本文语言朴素、典雅、充满诗意。

  (1)比喻和拟人

  例如:

  ①第4小节写静态荷花的三个比喻

  效果:这一比喻与作者的心境、期盼、追求相吻合,营造出一种纯美的非现实的境界。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效果:用流水喻月光,一个“泻”字写出月辉照耀一泻无余之景,写出了月光的流动感。写荷叶荷花“像笼着轻纱的梦”,表现了月下荷叶荷花轻飘柔美的姿容,通过写叶和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

  ③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效果:拟人的写法赋予荷花生命力和情感,写出荷花的神韵。

  小结:比喻句加强了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们在遐思中获得了无尽的美感享受。

  拟人句更添景物灵秀动人的气质。

  (2)通感的运用

  教师向学生介绍通感修辞:(出示课件)

  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出现互相转化、彼此沟通的现象叫“通感”,也叫“移觉”。

  如:“愉快的笑声……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峻青《海滨仲夏夜》)

  又如:“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郭风《叶笛》)

  这个句子笛声里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还有明亮的阳光,三种感觉相融会,那笛声该多么撩人情思。

  请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两个通感句,体会其表达效果

  小结:通感的运用,使迷人的境界又增无限韵致,迷离精妙,另人情动神摇。

  (3)动词和叠词的使用

  小结:动词使用精当生动,富于表现力

  叠词运用的效果:

  ①传神描摹出眼前之景:情态美,色彩美;

  ②增加了语言的音韵美:文气舒展,音节和谐;

  ③深入细致地表现了思想感情。

  小结:(出示课件)

  1、作者描写荷叶,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写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写荷香,把荷香若有若无、远远才能闻到的这种感觉与渺茫歌声相通,作者就这样抓住荷塘景物特点运用比喻等修辞形象逼真的写出景物形态美、静态美、动态美。2、采用比较阅读体会本段景物柔和美。出示孙犁《荷花淀》片段,并比较阅读本段与之景物的不同点,品味阳刚之美和柔和之美的差别。3采用删除、替换法体会语言和谐美。将“曲曲折折”“田田”“缕缕”“脉脉”等删去,将比喻、拟人换成一般描写比较阅读,以突显本文语言的和谐之美。

  小结本课必不可少,教师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点明在柔美和谐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最后再对这两个画面阅读赏析,伴着音乐使学生整体融入作者所给出的至高艺术境界。至此第一课时便结束。

  第二课时在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点的基础上,重在理解作者情感。在阅读欣赏4-5段基础上以讨论形式完成教学内容。(课件展示)

  1、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讨论一:回想4-6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物特点?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讨论二: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缘于何?

  讨论三:作者引用《采莲赋》《西洲曲》中写采莲的事情,有什么作用?

  2、谈体会

  明确问题答案后,让学生结合时代特征品评作者在特殊境遇中表现出的高尚情操,谈自己学习的体会。再将四、五、六段落三合一请学生配乐朗诵,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感受作品的意境之美,体味作品的语言之妙,领会作者的情感之雅。

  3、做练习

  教学效果如何主要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测,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以及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把练习定位于记忆:限时背诵第4段,并把学生分成小组比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布置作业

  提出关于语言美的思考题,让同学课下欣赏,并写一段文字表述自己的理解。这种作业类型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形成比较缜密的思维。

  《荷塘月色》是一篇非常经典的现代散文,通过反复诵读,把握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品味作品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可以让学生真正在情感和文字上进行一次美的旅行,得到精神上的教益和愉悦,从而完成散文鉴赏课的美育功能。

  附板书设计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景—————优雅朦胧静美高洁—————————————巧用修辞

  月下荷塘

  静态:叶:田田、亭亭叠字

  花:零星点缀

  开着的--袅娜打着朵的--羞涩(娇怯不语)拟人

  如明珠--洁白如星星--绿叶白花如美人--纤尘不染比喻

  动态:花:花香,如歌声通感

  叶:凝碧的波痕:整齐而有节奏的波动

  塘上月色

  月光:直写如流水(静静泻)

  雾笼着轻纱的梦比喻

  叶子和花像在牛乳中洗过,像笼着轻纱的梦

  月影:如名曲通感

  荷塘四周(荷塘月色)

  四面的树

  杨柳最多---远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近

  阴阴的树色烟雾

  灯光渴睡人的眼比喻

  联系现实------高贵品格

  情--颇不宁静、寻宁静、暂得宁静、又失宁静---淡淡喜悦淡淡哀愁

【荷塘月色朱自清说课稿】相关文章:

1.《荷塘月色》朱自清说课稿

2.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

3.荷塘月色朱自清+说课稿

4.精选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秀说课稿7篇

5.朱自清《荷塘月色》同步练习

6.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鉴赏

7.荷塘月色朱自清学案

8.读朱自清《荷塘月色》有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huziqing/206699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