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朱自清散文中的声色字句论

朱自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朱自清散文中的声色字句论,欢迎大家阅读。

  朱自清散文中的声色字句论

  摘要:声色字句是散文创作中一个重要元素,一是散文的神气需声色字句表现出来;二是散文要写得优美,需外露于文字之美。朱自清散文神形兼备恰在于声色字句之间,讲究用音响词语及辞格造声,注重绘画笔法着色,致力于字斟句酌表情。

  关键词:声色字句 散文 朱自清

  姚鼐认为“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舍此便无可窥寻”。刘大�把散文的声色字句与气巧妙结合起来,认为“音节迥异,则神气不同”,并说“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散文在梁实秋笔下“没有准定的节奏”,但与诗“在形式上划不出一个分明的界限”,可见散文注重一定的韵律、节奏,讲究声色字句。朱自清是上个世纪“20年代一位优秀的散文家”,但他也是一位诗人,论及诗的形式时说“原来诗和散文的分界,说到底并不显明”,他的散文不仅抒发了真情实感,还尽可能地写得优美,这优美恰在于“声色字句之间”。

  一、声

  朱子说:“韩退之、苏明允作文,敝一生之精力,皆从古人声响处学”,“是以声画妍 ,寄在吟咏;吟咏滋味,流于字句”。从古至今,不少散文大家们认为“讲究声音是行文的最重要的功夫”。朱自清是诗人,其长诗《毁灭》曾在诗坛引起反响,“《踪迹》是远远地超过《尝试集》里的任何最好的一首。功力的深厚,已经不是尝试之作,而是用了全力来写着的”;朱自清是评家,著有《新诗杂话》《诗言志辨》等诗论,《〈忆〉跋》全文采用诗化语言将俞平伯小诗的灵魂与韵致介绍给读者,《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画作由他读来,“写出的却是一般内行也未必能为的优美散文”;朱自清是散文圣手,创作时注重从声音方面着眼,“有时意义在声音上见出还比在习惯的联想上见出更微妙”。

  声律是韵文中必须讲究的,朱自清受过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能恰到好处地继承、运用古典诗歌中的声律元素,其散文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音等音响词语及排比、对偶等辞格造声,形成听觉上的美感效应。朱自清认为“双声叠韵,阴声阳声,开齐合撮口呼等,如能注意,自然更多帮助”。他深谙“散文都是讲究声音美的……构成声音美的主要手段有双声叠韵的运用,这类词用于句中是很悦耳的”的道理,所以他的抒情写景散文喜用双声叠韵词。《温州的踪迹》中的玲珑、柔软、扶疏、错落、娇娆、妩媚、朦胧、咫尺、瀑布、晶莹、追捉、仿佛、平铺、温润、比拟、蕴蓄、奇异、轻盈等词构成了音响美;《白马湖》里的碧波、玲珑、蜿蜒、山色、新鲜、黄昏、参差、模糊、暗淡、平静、徘徊、摇曳、鲜艳、迷离、惝恍等双声叠韵词渲染了一种宁静、温和、亲切的情调,不仅读来上口,而且让人内心有一丝温暖的触动。双声叠韵利用声韵母的异同相间,在音步音段上交替出现,其作用正如王国维所论“苟于词之荡漾处用叠韵,促节处用双声,则其铿锵可诵必有过于前人者”, 而且还能借助声韵上的某种关联,把所抒写的情景展示出来,给人带来联想。

  “朱自清很喜欢也很善于用叠字”,叠音词既“写气图貌”又“属采附声”, 它凭借重叠后的附加意义和音感,既强化词义,又增添音韵美,富有描绘性、形象性,又具有感情色彩。朱自清好用叠音词,而且方式多样,有散落在文中的高频率叠音词,比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第三、四、五段用四十余个叠音词渲染了泛舟夜游秦淮河所见的景物,在细致地写景抒情之余,造声上也是上口入耳,是“华美的极致”。《荷塘月色》全文用了近三十个叠音词,表情明显,语意加强,而且文气舒展;也有用一连串的叠音词做修饰成分的,比如“稀稀疏疏错错落落的房舍”,“疏疏散散遮遮掩掩的人家”,“梅树确是不少,密密地低低地整列着”,“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叠音词的再重叠具有很好的悦耳效果。

  李维绮曾按照修辞效果对音响词语进行分级,一级为准双声、叠韵;二级为双声、叠韵;三级为双声叠韵;四级为叠字;五级为同义并列的叠字。排比、对偶、反复等辞格能造成语音上的修辞效果,这些辞格修辞的对象若是双声叠韵、叠音词等,则音响效果更为明显。朱自清极善于运用这样的修辞方式,如“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是叠音词的排比;“疏疏的林,淡淡的月”是叠音、平仄的对偶。

  余光中认为白话文有两类,一类是拿来朗诵或宣读用的;另一类是拿来阅读的。朱自清散文两类兼有,各种语音修辞手段的运用使朱自清散文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拿来朗诵自是合适不过,即便拿来阅读,也能入于耳会于心。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huziqing/28783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