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荷塘月色朱自清模拟讲课(3)

朱自清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重点研究前三小节,落实学习目标(一)。在阅读中揣摩品味作者的独特情感世界

  (这个教学步骤是体现实效性教学的关键步骤,执教者的指导思想是关注三方面内容:一是关注专题,将“慢慢”落到实处,使“欣赏”深入人心;二是关注文本,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中触摸作者的形象,感知作者的情怀,让学生体会阅读的价值和妙处;三是关注学生,把好学生的脉搏,跟踪学生的思维,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放任自流,应积极引导,迅速纠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高效。)

  研究第一小节——把握独特心境

  师:本文重点写了作者月下漫步荷塘的所见所想,那么触动作者月夜漫步荷塘的原因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

  大家异口同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师:作者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请大家阅读书后“活动体验4”的前两段资料:第一段是选自钱理群《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后一段是选自孙绍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阅读之后请大家归纳各自的观点。

  生:它们分别从政治和伦理的角度探讨了朱自清“心里颇不宁静”原因。

  师:概括得简洁而准确。作为一个社会人,本身就处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矛盾之中,政治的、伦理的矛盾,社会韵、家庭的压力随时随地都会压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这种压力如果得不到释放就会郁积在人们的内心,让人心神不宁、烦恼郁闷。所以开篇的第一句话就将一个心绪不宁,烦恼愁闷的形象推到我们的面前。

  (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执教者本意并非要学生得出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资料、分析资料进而有个性化地解读。从实效性教学的角度来看,个中原因教者以为没有必要在课堂内深究,可以留到课后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师:请一位同学将第一小节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生读第一小节)

  师:读得很投入。该节文字开头就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心境,并交代了写作缘由,那么大家能从这一小节的哪些词句中领悟到作者内心的那份“不平静”呢?

  生:(几乎将第一小节又读了一遍。)

  师:不错,这些句子的确能表现作者内心的那份“不平静”,但“细微之处见精神”,你能否挑出一些词语来分析品味其中耐人寻味的意味?

  (该生说“悄悄”可以表现,但未能剖析到位。)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第二句中有一个“忽然”,我感到这个词语耐人咀嚼,夏夜庭院纳凉,微风习习,凉爽舒适,尽情享受便是,但作者“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这种跳跃的思维,能让我们感受到他内心的那份心绪不宁,同时我们又能读到作者想摆脱烦忧、排遣苦闷、找寻宁静心情的那份特别的渴望。既然有苦闷就需要通过某种方式加以排遣,朱自清选择了“月下漫步荷塘”来排遣苦闷和压抑。

  (如何将文本读慢、读细、读透,教者必须有示范性的引导,放任自流的结果就是浮于表面、缺乏深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便是一句空话。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讨论我们了解了作者的独特心境——渴望摆脱颇不宁静的心绪。)

  研究第二小节——找寻景和情的契合点

  师:在“家”与“荷塘”之间有一条小路,文章的第二小节勾勒的便是这条小路的轮廓。请同学们阅读第二小节,阅读过程中圈画出那条小煤屑路的特点。

  生:“幽僻”“寂寞”“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师:回答得很全面。这条小路“幽僻…‘寂寞”,今晚因为有“淡淡的月光”而消退了“阴森”和“恐怖”的气氛。作者说“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说明作者很喜欢这种幽静淡雅的氛围。

  (有一些补充但基本停留在分析的层面。)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朱自清《荷塘月色》教学反思

2.《荷塘月色》 读后感

3.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赏析

4.《荷塘月色》文章内容

5.荷塘月色 朱自清景物特点

6.荷塘月色朱自清 阅读答案

7.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其赏析

8.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主要内容

9.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10.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朱自清之《荷塘月色》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huziqing/48289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