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2)

醉翁亭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导入课文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对《醉翁亭记》百读不厌,津津乐道,感慨万千,沉醉于其中那么人们为何而醉?本文有何独特的魅力?现在请大家把文中描写景色的两段试着背诵一遍(大屏幕展示:图配乐)

  我们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描写这么美的景色是要抒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重点

  三、速读课文,看全文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大屏幕展示)

  生讨论、回答(本文以“乐”字为线索)

  四、分析课文结构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名字的由来及醉翁的乐趣

  ⑴自然环境

  写景的顺序:视觉角度:俯——仰空间角度:远——近;大—小;整体—局部—个体

  总领写景的句子:环滁皆山也

  ⑵ 亭名的由来及醉翁的乐趣 现在还用的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可归纳为:群山环绕图 → 琅琊秀色图 → 酿泉流水图 → 溪亭展翅图

  环滁皆山→西南峰→琅琊(鸟瞰)→酿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点题);第二层写亭的得名

  建亭者→名亭者→乐(题眼,主线)

  自号醉翁的原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与四时之景

  ⑴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写早晚景色变化,抓住“明

  “晦”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成为对比鲜明的两

  画面

  ⑵ 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⑶ 总结全段的句子: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历之乐和太守的宴饮之乐

  ⑴ 四层(一句一层):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核心)②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

  ③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

  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

  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学生讨论师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板书(以醉写乐)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 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明确:也不是的是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呀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

  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平列

  这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三个并列的层次来突出最后一个层次

  在大小环境和众多人物中突出太守

  第四段:写太守醉归,自得其乐

  ⑴ 禽鸟鸣林的乐趣

  游人的乐趣 太守的乐趣(最高的境界)

  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uiwengtingji/27839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