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赏析《醉翁亭记》中的“景”和“情”(2)

醉翁亭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本文的特点不在于此,而在于作者能以明朗的笔触,抒写畅达欢快的胸怀,一扫“戚戚怨嗟”的情调。文中以一乐字贯穿始终,先写山水之乐,继而扩展到滁州民生之乐,最后落到太守的与民同乐。这一抒写,使作者的襟怀逐步敞开,感情随之深化,而于篇末以“与民同乐”揭出题旨,使全文的抒情超越了个人得失荣辱的狭小天地,有了较为广阔的积极意义。

  至于当时的滁民是否真如此生活安适、无所忧虑,可以姑且不论,至少作者是要与民同乐,并认为这是一种理想境界而加以抒写的。要求与民同乐,这起码是一种关心民瘼,向往岁丰民足的高尚情操和善良愿望。因而文中抒发这样的感情,比一味叹老嗟悲的“戚戚之文”,还是要高一筹的。不过作者又把这种滁民之乐归结为北宋王朝“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丰乐亨记》)的功德,加以颂扬,不能不说是作者思想上局限性的表现。

  如上所述,《醉翁亭记》中抒发的感情是比较复杂的,恐怕也不宜过高评价,但本文从问世以来,却颇有洛阳纸贵之势,据《滁州志》载,“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凡商贾来,遇关征,以赠监官,可以免税。”所以能引起如此强烈反响的原因何怕应归功于它高超的艺术和独特的很欣赏梅圣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之意见于言外”两句话,把它载入了《六一诗话》。应该说《醉翁亭记》,就达到了这种境界。综观全文,“亭”、“乐”二字,实属“文眼”。通篇绕“亭”写景,从“乐”见情,而且环环相扣,徐徐展开,二者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开首,由山峰而林泉,由林泉而出亭,写尽滁州山壑林泉之美。其实滁之山水未必如作者所言,清人何绍基曾嘲之曰:“如何陵谷多迁变,今日环滁竟少山!”殊不知这正是为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而作的带有夸饰性的美文。接着又由亭之命名,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肊,点出“山水之乐”得心寓酒,便“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了。继而宕开笔锋,扩大到亭外之景。日出开林霏,云归暗岩岫,写出了早晚间山林色调的变化;野花芬芳,是春的特征;佳木繁阴,为夏所独有;风霜高洁,状出秋色;水落石出,写尽冬景:这就道出了山水之乐的无穷。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朝朝暮暮,滁之山水,皆可供作者游观谴怀,怎能不是一种赏心乐事呢?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uiwengtingji/27839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