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醉翁亭记》教学方案

醉翁亭记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以”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理解导入

  二、解题

  “记”是古文中一种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体裁,多用来描写作者的旅行见闻。它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类似的文章有:《岳阳楼记》、《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满井游记》、《桃花源记》等;类似的古文文体还有:“铭”(《陋室铭》)和“说”(《马说》、《爱莲说》)。

  三、简介作者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他四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亲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读书。后来他考取进土,在朝廷作官,位居参知政事(副宰相),官位和范仲淹一样。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

  到滁州(今安徽滁县)当太守时写的。

  欧阳修在历史上以奖掖后进著称。他大力扶植、提拔有才之士,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询、苏轼、苏辙、曾巩,还有王安石等人都出自他门下,得到过他的栽培。

  欧阳修是有名的散文大作家,他的散文成就很高。他的文章平易晓畅,委婉多姿,自成风格,在北宋以至后来的文坛上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们通过《醉翁亭记》,对欧文的风貌也可窥见一斑。欧阳修不仅以散文著称,他的诗词、文评也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还是著名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有两部是他编撰的,即《新五代史》、《新唐书》。

  欧阳修称得上是位饱学之土。他一生对我国的文学、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初步感知文章。

  1、 教师范读文章,学生标示生僻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 学生齐读一遍文章。

  四、学生分四人小组疏通文字障碍(提醒学生利用课下注解和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

  教师解疑释难,明确:

  1、 需重点掌握的字词。

  环:环绕 尤:尤其、特别 山:沿着山路

  翼然:像鸟的翅膀的样子 临:高踞、靠近 作:建造

  名:取名、命名 谓:称呼、叫、是 辄:就

  在乎:在于 开:消散 归:聚集、回家

  幽香:散发出幽幽的香味 繁阴:形成浓郁的树荫

  伛偻:代指老人 提携:代指小孩

  前:在前面 酣:正浓 丝竹:代指音乐

  颓然:醉醺醺、摇摇晃晃的样子 已而:不久

  阴翳:枝叶茂密成荫 乐:乐趣、快乐、以┅┅为快乐

  2、需重点掌握的句子。

  ①环滁皆山也。

  ②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④若夫日出……山间之朝暮也。

  ⑤野芳发而幽香……山间之四时也。

  ⑥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⑦至于负者……往来而不绝者。

  ⑧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五总结归纳每段大意

  第一段 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解释“醉翁”及“醉”的意义时转入对写山水之爱,点出“乐”字。

  第二段 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仍点“乐”字。

  第三段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仍与“乐”有关。

  第四段 写宴罢归去情形,并点出作者名姓,仍点到“乐”而“乐”中又嵌入两上“不知”暗示作者心曲。

  由此纵观全文,“乐”字贯穿全篇始终,“乐”是全篇“文眼”,主旨之所在。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wenxue/zuiwengtingji/29880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