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二:体育教师教学反思

  体育教师教学反思

  由于新课标大大拓宽了原来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这对担任体育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全沿袭原来体育课的教法显然不能满足新课准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注,促进学生运动兴趣的保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师应该特别注意研究的重点 。

  小学的体育教学可根据学生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更要加强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和行为;学习目标 为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体育活动任务;学习内容为集体合作跑;主要学习步骤为:

  1、教师讲解:练习的基本形式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各种合作跑。

  2、第一次练习:各小组分成甲乙两队,各成一路纵队,轮流练习。甲队练习时乙队帮助,用绳将参加者的左、右脚分别捆绑在一起。甲队每人双手扶在前面人肩上(领头第一人除外),各组甲队同时出发,看哪队能最先“跑”完半个篮球场。甲乙两队互换位置,继续练(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习。

  3、第二次练习:分组方法同前,但换成横队。甲队练习时乙队帮助,用绳将参加者相邻两脚捆绑在一起。各甲队队员可以用手相互搭在肩上,同时出发,看哪队最先"跑"完规定距离(10m)。

  4、第三次练习:"开火车"(变异一,由"跑"转成"跳")各小组成一路纵队。小组的每一个参与者,右手扶在前面人的右肩膀上,左脚向前直腿抬起,前面人用左手接住后面人的左腿,成一路纵队单脚站立姿势。听口令后出发,必须保持队伍的整齐,坚持跳完规定距离(半个篮球场)。

  5、第四次练习:(变异二)同上练习,各小组全体蹲立,两手扶住前面人的腰,听口令后出发,采取集体同节奏的蹲跳方式,先进距离约2~15 m。

  6、小组讨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合作、默契、协同、节奏、速度??)

  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练习中,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也叫抗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折的恢复力的教育。作为体育教学,它的实践性、集群性和互动性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且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人为地设置困难,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持点,都表现得极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上体育课时,有的学生在同其他同学进行比赛时,输了就说:“不玩了,没意思!”在400米的练习中,有的学生在前200米时还认真坚持的跑,可还是落后于同小组的其他同学,于是,他气馁了,干脆不跑了,停了下来、、、、、、学生在遇到有力的对手时,那些自视甚高,一惯争强好胜的“常胜将军”,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这时教师可侧面引导他们暂时放弃,敢于失败。劝诫他们“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乃兵家常事”。事后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原因,潜心锻炼,等时机成熟,以备再战。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要走近学生的心里。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各方面锻炼我们的学生。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要不失时机的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要怕受挫折,不要害怕失败,只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拥有必胜的信念,去面对它,战胜它,一定会成功的。

  激励主体参与 提高教学效益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尊重主体差异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尊重他们。如:接力跑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分好组,排好队,依次进行。可有一次在接力跑教学时,突然一位学生告诉我:“老师,第二组有同学调换人。”我听了很恼火,走过去问:“你们为什么要调换人?”学生都低头不语。这时体育委员跑来告诉我:“他们这组老是输,而且总是输在这个同学这一棒,其他同学都让他跑下一棒,让后面跑得快的同学先上……”听了他的话,我一下子明白了。于是,我带着微笑对全体学生说:“输并不可怕,怕就怕输了还不知道输在哪。第二组同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让我们一起祝愿他们在比赛中获胜。”在我的引导鼓励下,学生练习的兴趣更加高涨了。是的,在课堂上,教师期待的目光、会心的微笑、赞许的点头、亲切的抚摸,都会让学生感受到爱的鼓舞和情感的激励,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鼓励自选方法学生没有选择权,就不能体现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练习方法。如:耐久跑教学,大家都知道耐久跑是一项枯燥无味、而且很辛苦的项目。于是我改变了让学生在田径场跑圈的习惯做法,而是在跑前征求学生的意见,设计好几种耐久跑的练习方法,让学生选择。

  (1)变换环境跑。让学生体验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耐久跑,如可以利用学校的自然地形场地。

  (2)变换路线跑。有螺旋形跑,沿对角线跑,折返跑,“8”字形跑。

  (3)竞赛法。有追逐跑、让距跑、换领头人跑等。

  (4)在音乐伴奏下跑。

  (5)游戏法。

  把耐久跑教学同学生喜欢的游戏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选择方法,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了起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把耐久跑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学生非常投入。加上在跑的途中,我时时鼓励、关心学生,使学生增添了信心。结果,每个学生都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在下课时,许多学生还要求再来一次 在三年级“障碍跑”活动中,要求学生用各种方法跑过、跳过、爬过、绕过若干障碍。游戏开始,教师让各组尝试做一遍游戏,然后请各组讨论:“为什么有的同学过障碍很快,而且不犯规;有的很慢还犯规?”各组经过讨论,进一步明确游戏既要快过障碍,又不能犯规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两个要求呢?”教师启发学生从活动中去体验,去寻找答案。接着各组在做第二次尝试练习。这一次各组过障碍的速度比第一次明显加快,犯规也少了。同学们在体验还发现了一些规律性的做法:“跳沟”前要加速,绕杆前要减速。尤其是一名同学与众不同的“爬过”低橡皮筋的方法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其他同学到达低橡皮筋前,都采用从头到脚依次爬过的方法,而他却把身体横过来与低橡皮筋平行,采用俯卧“横爬”方法,所以他的动作比其他人都快。教师及时肯定了大家的“发现”,有表扬了这位学生肯动脑筋、大胆创新的精神,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想想,只要不犯规,还有什么更快、更好的过障碍的方法?”学生的练习情绪更加高涨,又出现“绕杆时身体主动内倾”和用“翻滚动作过低橡皮筋”的一系列“创举”。

  分析反思:

  创造性地培养应该从小开始。实际上,儿童在幼儿时期就常表现出良好的创造力,他们会用积木在自己的床上、地板上构建自己想象中的天地。因此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并使他们形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挖掘出更多的潜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条件,提供诱发创新思维的刺激,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创新体验。本课从教学中的问题出发,刺激和引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他们充分体验到创新的满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创意与我们的设想不一致时,千万别“一棒子打死”,新的活动方式或游戏规则常常会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比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指导,也不是说样样事情都需要学生去创造,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体育教学中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创造结合起来。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13003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