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语文下册教学反思五篇(2)

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二:《会变的线条》 教学反思

  通过艺术作品中线的观察、分析,比较初步体验不同种类的线条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艺术作品中线的秩序与变化带来的美感,这节课同学们都能用各种线条去设计自己的作品,有发散式的图形,也有用线条去表达具向实物的作品,课堂气氛良好,成功的一课。

  《会变的线条》这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种线条带来的美感,学习用线描的方法来表现、装饰画面。

  线描是用线条作画,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低年级学生(包括幼儿)的涂鸦,往往都是用线条来表现。应该说,线描使用工具简单,画起来方便,它对具体物象既能作概括处理,也可进行细致刻划。学习线描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绘画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线描教学是绘画教学的一个重点。

  根据学生学习由易到难,梯度发展的规律,我把这一课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认识、感受线描作品中不同线条组合变化的美,在练习中尝试用不同线条组合变化的方法来装饰已有的画面。第二部分再由绘画中的线条带入到生活中更为广泛的线条世界,鼓励学生大胆运用不同的线条来丰富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进一步提高线描绘画表现能力。

  在第一部分的教学活动中,我主要把它分成四大环节:

  第一,课前组织活动。我利电子白板课件中循环播放画面的功能,引导学生在感性的音乐声中跟着画面徒手认认、画画各种不同的线条,学生的情绪得到了较好的调节,他们一个个都进入了学习的状态,为下面的活动做好了准备。

  第二,激趣导入。我利用拉幕的形式展现画面,请学生猜猜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学生通过比较观察认识了线描画,也初步感受了线描画的美,学习兴趣被激发了。

  第三,学习线条装饰画面的方法。

  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难点部分。为了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和感受画面中不同线条组织变化的形式,我特意有目的的设计了一幅衣服的范画,在范画中尽量包含线条组合变化的各种方法,以“练眼力”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感受线条组织变化的美,如:线条形状的变化、粗细的变化、疏密的变化、方向的变化、长短的变化等,针对线条不同的组织变化形式我又设计了不同的小练习,画一面你在画面中发现的不同线条;怎样使树叶一边稀疏的线条变密集;怎样把“爱心”里的细线变成粗线;画面中线条方向变化有什么特点,像什么,给你这样的感觉;画面中线条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给你这样的感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掌握线条组织变化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在看看、想想、说说、画画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丰富了活动的形式。

  第四,欣赏和感受。在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的作品《坐在柳条椅上的多拉.马尔》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帽子、手、柳条椅、背景上的线条特点及给人的感受,使学生明白在用线条作画时可以投入自己的主观感受,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引导学生欣赏学生优秀作品时,我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线描画表现对象的多样化及画面中线条组织变化的美,发现线描画中点、线、面的有机组合,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第五,实践练习。很多学生在绘画过程时不知道怎么画,有时候常常会画得很乱,下笔很重,盲目下笔,没画多少就用橡皮擦。因此,在学生练习时,我先通过演示启发学生用不同的图形、线条来划分块面,再进行局部的刻画,强调作画步骤,从大整体到小局部,从长线条到短线条,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

  第六,活动评价。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欲望,因此,在评价时我注意多元化的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性,竟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把学生的作品满满地布臵在黑板上,学生不管自己画得怎样,他们一个个都非常高兴欣赏着自己的画和别人的画,在交流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作品欣赏能力,也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次教学活动还是比较顺利的,整个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在讲练时间安排上也比较合理。从学生的练习来看,他们对线描画的知识和表现技能掌握较好。但也有进一步改善的地方,如:教学思路可以更灵活些,在教学中可以更大胆地放手让孩子表达和变现,在练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绘

  画能力来选择练习,给基础差的学生提供已有的图形,鼓励能力强的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事物自己用线条来画轮廓,再划分块面用不同的线条组织变化装饰画面,这样既可以照顾到基础差的学生进行线描练习,也可以使能力强的学生自主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挥。由本课的教学使我想到,要把美术教材变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载体,使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沃土,就必须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而学习新课标,首先要加深对美术课程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纲举目张,而不至犯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078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