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元角分的反思(2)

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四:教学元角分的反思

  201x年5月27日,我和南通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一(6)班小朋友一起,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一课。课上,我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在快乐的氛围中有效地习得新知,培养能力,较为圆满地达到了预设的教学效果,同时,感觉尚有改进的地方。现将课堂教学反思如下:

  《元、角、分的认识》是一年级下册的知识,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一、认识人民币;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为了能让教学过程既契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又能突出数学本质,引导学生主动习得新知,有效发展数学思维,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和预设:

  一是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新授和练习部分,我用低年级小学生都十分喜欢的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动物,编写“青青草原”小动物们为灾区捐款的故事情节,以此贯穿元、角、分的学习,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将兴趣持续保持到课的最后。再比如,通过学生“购物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体会、感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中,数学活动经验也得到了应有的积累。

  二是注重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有效整合,培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实践证明,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能有效彰显学生思维的独特性;而小组讨论则可以让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活跃的信息交流过程中,不同的思维获得碰撞,并能迸发出耀眼的思维火花。比如,立足于学生课前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新授时,我让学生基于各自的经验积累,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人民币有哪些,你是从哪里看出它是多少钱的?再通过一起摆一摆、理一理等方法,理清1元2角的不同组成方法。自主学习让数学思维得以点燃,合作交流又使数学思维不断拓展、深入,两者相得益彰,有效提升了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注重生活性与数学性的有效结合,努力实现生活数学向书本数学的提升。比如,课堂教学中安排的“摆1元2角”和“模拟购物”,两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过程,在营造高涨学习气氛的同时,也是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运用与提升,因为,只有真正认识了“元、角、分”和真正理解了它们之间的数学进率,学生才能在实践活动中思维活跃,表现积极。

  从课堂学生的反映来讲,基本达到了上述的要求,学生在游戏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并在互动交流中不断有新的收获。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常用的人民币,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让我比较欣慰。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恳请大家提出忠恳意见。

  谢谢大家!

  篇五:教学元角分的反思

  一、 教学设想

  “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了初步接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第一册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壹分、贰分、伍分、壹角等,但那时并不涉及进率和化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是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会按人民币的票面数值清点钱数。让学生熟记1元=10角,1角=10分,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同时注意渗透初步的估算思想。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 尝试由书本数学想生活数学转变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显示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人民币又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注意课前渗透,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人民币,收集的过程既是实践的过程,同时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对人民币有所了解。教学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来认一认,更为直观,更贴近生活。在元、角、分的进率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问题中亲历整个探究的过程。在巩固练习中,又创设去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模拟生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体验生活,又巩固新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2、 尝试由获得知识结构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

  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因为只有当学生可以用实验得出的结论解释现象并进行预测时,才达到本质上的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手段,而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数学教学应该从重视获得知识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在"1元=10角"的教学中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结论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以多种方法付钱,引导学生发现"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5角+5角=10角","5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5角+2角+2角+1角=10角"??从而自主地得出"1元=10角"。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并对1元为什么等于10角有了本质的理解。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注意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自己去发现。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

二、课后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积累的生活经验,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1、根据学生实际,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由于人民币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生在日常的购物,在生活的环境中常常有机会接触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再者,学生在第一册中对人民币已有了初步的接触,认识了壹分、伍分、壹角等,这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穿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情况,我注意正确把握教学起点。一开始就让学生上前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原本不认识的学生一经其他学生的介绍也有了认识。整个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过程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本领的过程,不但达到了教学目标 ,而且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成功的愉悦。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殊性,使本节课的教学能更容易地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知识的获得能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的东西能以它蕴藏于其间的生活原有状态呈现,在学生交流生活经验之中提炼,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自觉转化为一种生活的技能,学以致用。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我把这一重点、难点的解决置于一个生活情境之中。由购买一元钱的玩具青蛙展开,1元钱你打算怎么付,由于买东西,特别是买1元钱的东西,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于是便非常乐意参与,因而也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付法。这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得出1元=10角,显得水到渠成,并使学生对1元为什么等于10角有了本质的理解。

  3、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在这节课中,我注意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巩固练习时,创设去超市购物的情境,模拟付钱。我不断地启发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付法,学生想出了各种不同的付法,学生学得积极、愉快。

  4、存在的问题

  对人民币的认识过于简单,还可以从各种人民币的票面特征入手去认识,不但可以增加趣味性,还可以加深印象。练习形式还可以更新颖,更多样,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元角分的反思】相关文章:

1.《元角分的认识》教学反思

2.《元角分的认识》优秀教学反思

3.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计和反思

4.《元角分的换算》说课稿教学

5.《认识元角分》的优秀教学设计

6.《元角分小数表示》的教学反思

7.元角分换算练习题

8.元角分的认识课件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30804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