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那树》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范例四

  通过充分的备课和制作精美的课件,我信心十足的展示了《那树》的教学过程,讲过课之后,和同事们共同讨论,这时我才发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有些是我从来都没有考虑到的。

  有的同事说导语有些短,没有调动学生的情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跟着的字词检查更使学生的注意力松弛;学习目标在大屏幕上展示的时间过短,学生不能认真朗读和思考,有些流于形式,尤其是第二个目标,2、过程与方法:

  (1)多种教学法相结合,以读为主,在读的基础上突破悟这一难关。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及意蕴。

  (2)倡导合作探究,激发学生乐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快乐学习,尊重阅读个性。达到知识互补和提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本次教学中并没有真正的实现,课上仅仅进行了范读、速读、指名朗读、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在学生自主、个性阅读这个方面受时间限制发挥得不够。

  对于学生回答的有些答案我没有给予明确的肯定或否定,例如“倒霉的一棵树”这不符合答题的要求,这只是提到树的命运而非品质,我应该给出明确的回答;蚂蚁和树告别时的对话,作为蚂蚁一方的同学根本没有同情的感觉,而是定格在表演,说明学生没有做到人文对话,本节课的教学没有达到感动学生内心世界的效果。

  “你是交通专家你会如何做呢?”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一个深入的探讨。

  根据同事们提出的意见,我做的修改有:1、学生朗读时,我加强了朗读指导。(缓慢、沉重的语气及重音)2、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强化个性阅读,给够学生表达的时间。3、把语文教学进行延伸,课后作业改在课上来完成,并要求学生联系周边的生活环境来谈感受,提对策,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主旨,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每上完一堂课,回头反思,总会发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每次反思,都会有一些收获。

  范例五《那树》是台湾当代作家王鼎钧的一篇优美散文,它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了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

  在教学设想中,我确定了二个教学目标:一是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感情;二是认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为了完成这些目标,我主要从两个教学片断入手,分两个步骤进行:

  首先,提了以下四个思考题让学生自由朗读后小组探讨:

  (1)那树有什么特点和品质?

  (2)找出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句子(品味)。

  (3)找出伐木工人砍伐那树的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4 )充分发挥想像力,想像蚂蚁和大树告别时会互相说些什么?然后,又设计了一个开放式探讨题:现代文明的发展对你周边的自然环境有负面影响吗?如果有,你有解决的对策吗?

  反思自己本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由朗读与小组探讨问题时表现得积极主动,能各抒己见,特别是“蚂蚁与树的对话”更是被学生演绎得生动感人,谈家乡的环境问题时孩子们严肃认真,充分体现了一个社会小公民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但是,我感觉自己这堂课还不是很成功,预定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如愿完美地实现。我发现了自己教学上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在引导学生品读过程中过于急功近利,过于粗糙。如果能多用一些时间细化就更好。学生所获会更多,更深。我在这一环节只是断章摘句,蜻蜓点水式地寻找美点,理解作者情感,课程标准提出的“审美乐趣”产生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而不应孤立在某一点上。

  范例六本课的教学,一方面要把它当作语文教材来学习,要很好地掌握文章涉及的基础知识,例如字词的识记与运用,篇章的结构与安排,语言的生动与抒情等等,应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所收获,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要把本文当作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教科书来学习。在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到底该怎样与发展极缓的自然相处呢?在自然面前,人类有时是劫掠者,有时又是自然的奴仆,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带来学生的深刻的思索,这对于我们国家的的经济建设,环境保护,保持生态平衡,是大有裨益的。另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情感价值等。

范例七

  今天走进的王鼎钧所写的《那树》,地点是在多媒体教室。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想用一句话来写这堂课:非常出色的教学设计,比较沉闷的课堂气氛。

  之所以说设计比较出色,是因为整个教学流程浑然一体,从导入到研读再到探究到最后的拓展延伸,一气呵成,尤其是过渡更是衔接得天衣无缝,极为自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感情由平静到激昂到理智,情绪能很好地感染学生,这得益于情境的有效的营造,如导入的MP3《好大一棵树》,配乐朗读,关于中国建国初期因为强权对传统文化的破坏图片……这些不仅感染了学生,也深深感染了我自己,所以整个教学过程的情感氛围相当浓;教学的过程中对目标的贯彻也较为到位,包括对树形象的把握及人类各种行为的点评。

  之所以说沉闷的课堂气氛,是因为在教学的拓展这一环节没有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即对人类破坏古代文明等更多行为没有拓展出学生的知识储备;在“你对安庆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有可建议”也没有让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使后来的气氛没有被激发出来。

范例八

  ①重视朗读的语气和语调,切中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是朗读方法的指导很有必要,也很到位。不然的话,学生对于作者的情感把握可能就不那么顺利,对于重点词句的理解就不会那么深入,也就更不可能个性化、多角度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②品味语言是这节课的主旋律,这一构思使学生的情感体验有了落脚点,使学生对文章的主题有了深刻认识,使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

  ③无论是从学习方式、课堂气氛、理解深度,还是从个性张扬来看,“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题”,既鼓励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又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个教学阶段,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简洁有效的点拨,把学生的思维激活了,其发言也甚是精彩。

  ④由整体把握转移到品读重点段落,教学的层次感很强。赏析重点词语,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了深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2690959.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