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石灰吟》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三个“得”是学会了在千头万绪中,确认自己这节课的首要目标。设计之初,我有很多想法,到底是知人论世呢,还是学习读咏物诗的方法,还是把此诗和文天祥的诗放在一起比较言志的相同与不同?方向不同,方式和手段也就迥异了。正如王老师所说,我最后定下来的是“由诗到法”,由《石灰吟》的教学,让学生明确读这样一类咏物诗的读法,那就是“托物言志”的诗,要先从物读出人,再从人读出志,再把此诗放入同类的诗歌中,互为比照地读。我想,对于一节课的40分钟而言,什么都让学生学一点是不可能的,也是低效的,所以只能有一个侧重点。对于我来说,从什么都想教到不断做“减法”,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当然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舍”,才能“得”啊。

  王老师的评课,也使我反思了自己在古诗教学中的不足。比如,“要留 在人间”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我认为还是解读得不够。在解读中,我过于侧重于谦其人的细读,忽略了对文字本身的深层内涵的理解。要留正气、勇气、忠义等在人间,是对《石灰吟》拟人化的表达方式的不理解造成的。因为石灰是物,物有它的特点,对于石灰而言,留在人间的只能是“清白”,这就是它最大的特点,也是于谦之所以要选它作为自己志向化身的原因。我只想到了清白的内涵可以包括这些,想着这样的填空可以让学生更深地了解于谦,却恰恰忽略了这首诗的“文本秘妙”——把石灰拟人化。正是因为拟人化的写法,才有了“若等闲”和“全不怕”,才有了“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就是“以我观物”,因而“物皆着我之色彩”啊。

  我在深深折服于王老师评课的同时,反思着自己这个设计的问题。设计的问题折射出的是解读的问题,解读的问题折射出的是思维方式的问题,而思维方式的问题背后,正是文学底蕴的问题啊。《人间词话》我没有读过吗?读过啊,还读过好几遍,还说“王国维是我至爱的四才子之一”,看到拱小教师阅览室那一套《王国维全集》心里还羡慕得不行。可是为什么该用的时候用不出来?“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更“恨”的是自己没有足够的底蕴去使之真正内化啊!  难怪有人说,语文课上到最后,看的就是教师的底蕴。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别无他法,唯有读书、读书、再读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49140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