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月光启蒙教学反思(4)

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月光启蒙》教后记

  此次参加包河区青年教师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我执教的课题是五下的《月光启蒙》。这是一篇淳朴优美而又意蕴丰富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故事、猜谜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读过本课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受:字里行间无不流露浓郁的诗情美,流淌着的亲情美,蕴涵着的意境美。不过,就第一课时而言,就学生初次接触文本而言,要内化这些感受,是颇有难度也是极富挑战性的。因此,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促读,借助精美感人的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凭借教师诗化般的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所描述的优美意境,架起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获得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把语文学习化为充满诗意的情感之旅,是我本课的设计理念。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由题入手,是我备课的首要环节。分析题目,“月光”“启蒙”“母亲”三者缺一不可;细读文本,不难发现, “启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月光”是教学的逻辑起点:“我”的童年是明月星光陪伴着“我”,“我”的母亲是在月光下——这一特定环境中给予“我”最初的启蒙,给“我”美好的陶醉,无穷的幻想,引领我走上诗歌之路。作者的成就显然与儿时母亲月光下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母亲”则是教学的中心,正是母亲把她对孩子的爱通过歌谣、故事、童谣、谜语全部给了“我”,让“我”受到最初的启蒙,感受到月夜的宁静与美妙,感受到母亲的圣洁与美丽,感受到母亲给予“我”的朴素、纯洁的爱。鉴于此,考虑到课堂容量的有限,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感受歌谣的深远意境,体会母亲用歌谣的形式激发“我”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作为教学重难点。整个教学设计围绕“一条主线,三种体验”展开,即:以母亲对作者的启蒙为主线,一读感悟月夜之美,二读感悟歌谣之美,三读感悟情感之美。

  我注意到,课文插图也很精美,可谓与课文内容相得益彰。在教学伊始,我便直接呈现插图,配以轻柔的《月光曲》,饱含深情地描绘这幅月夜美景图,借以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奠定情感基调。初读课文后,为了让学生感悟月夜之美,我依然从插图入手,先引导学生说出夏夜月光下小院的美妙,再走进文本,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月光下的恬静和安详,再次体会夏夜的美妙。教学歌谣时,考虑到内容浅显易懂,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受到母亲的勤劳,体会到母亲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学生建立了初步的情感体验之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月下启蒙的情境,直观展示母亲动听的歌声,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动情的引读、学生情不自禁的接读将课堂推入高潮,当母亲那“芳香的音韵”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飘满整个小院,飘满整间教室时,我们的心也醉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对于课文开头所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学生已经心领神会:童年的夏夜,有母亲的歌声相伴,有着芳香的音韵相伴,怎能不美妙呢?当再读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分明能感受到他们的投入,听出来他们已读出了语言文字背后所蕴涵着的“情”。通过这三个层次的体验,学生对“母亲把对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这句话的理解水到渠成,重难点不攻自破。

  《月光启蒙》的教学结束了,但回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一系列过程,又是那么得诚惶诚恐,感觉依然不够完美,我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 公开课也好,常规课也罢,更多的还是应该将学生摆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要立足于学生的可接受能力,“以生为本”,我们所要关注的不仅是学生个体,更是学生全体;不仅是优等生,更是学困生。本次上课,我在与学生的互动方面明显做得不够。

  二、 教学预设应该围绕着课堂上的生成作出及时、灵活、有效的调整,不能为了一味“维护”自己的教学思路,而“不依不饶,生磨硬套”;陷入自己设计的“陷阱”,而“难以自拔”,使时间无谓地流失。本次上课,在学生初读课文,引导质疑这个环节中,虽然没有学生响应,但为了维持我的教学思路,我依然“固执”把学生往我预设的问题上靠,浪费了不少时间。

  三、 在课堂上适时的评价是推动教学、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不仅仅用一长串的不同的话语去评价是一种艺术性的评价,有时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个示范都是评价。

  有思才有所得,发现不足才能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认真面对这些不足,努力改善之,竭力超越之,争取有所突破。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61592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