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高一的化学教学反思(2)

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二、对教学内容的反思

  1、在化学教学中利用新教材,开展研究性学习

  "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贯穿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的化学课程力图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技能传授倾向,强调科学过程与方 法,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从而促进学 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新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新栏目,如:“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史话”,“实验”,“实践活动”,“科学视野”等。利用一些栏目,设置一定的 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实验探究和合作性学习从三个维度上培养学生发现化学问题,努力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中,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不同问题的侧面和解决途径,对知识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

  良好的问题意识,是科学探究和创新的前提。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学问题意识,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可以从几方面创设展示化学知识形成的背景资料,让学生面临新的,有待解释的化学现象或事实。:利用生活中熟知的化学现象,鼓励学生分析。通过实验操作中的现象,质疑产生现象的原因。为学生提供似乎无法解释的"两难情景"产生认知冲突。

  [案例]:以苯的结构探究为例

  (1)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先发现了苯,经过40年的科学探索,才有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了苯的结构假说(提供背景材料)。

  (2)已知苯分子C6H6,根据C四价原则,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苯的结构假说(基本上是直链状)。

  (3)乙烯为什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碳碳双键)

  (4)按照同学们设想的C6H6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吗 学生实验探究(不能)

  (5)那么苯的结构应该怎样 (提出"两难"情景)

  以上问题环环相扣,台阶明显,使学生不断的产生化学问题,并最终得以解决。

  3、积极营造融洽,合作的教学氛围,努力体现课堂的民主性。

  以往的化学教学中师生的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化学知识的代言人,教学内容的传递者。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要师生互动,平等对话,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打开思路,勤于思考,敢 于探索,才能不断发现化学问题,解决化学问题。

  4、汇集身边的化学知识,养成提出化学问题的意识

  长时间咀嚼米饭为什么有甜味 ?煮熟的鸡蛋能溶于水吗? 为什么变性了人吃了还能吸收营养? 你见过鸡蛋壳里蛋白或者是蛋黄流出吗 ?你吃过咸鸭(鸡)蛋吗? 为什么食盐能进入鸡蛋内 ?久置的咸猪肉为什么变黄有哈喇味 ?这些几乎是同学们每天身边都能遇到的化学问题,能提出来并加以解决,再辅以教材上的内容,实际上糖类,蛋白质,油脂的性质就基本上掌握了。

  5、发挥化学学科特色,利用实验培养学生化学问题意识

  戴安邦先生曾经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通过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素质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案例]在一次实验中,某学生做银镜反应实验时,因心急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结果得到黑色沉淀,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引导学生思考以下一组问题:

  1)本反应中起到氧化作用的是什么微粒 (Ag+)?

  2)银镜反应为什么要配制银氨溶液 (Ag(NH3)2OH)?

  3)配制银氨溶液时为什么用稀氨水和稀的硝酸银溶液 ?

  4)为什么用热水浴 ?

  5)用酒精灯等加热该反应发生了吗?

  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因此,教师无论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微观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 创设。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交流的学习习惯。

  6、遵循教学论原理、控制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趣引思。

  (1)。消除心理障碍、营造民主“土壤”,强化问题意识氛围

  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在教学中民主意识的缺乏,课堂教学气氛的不融洽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因此,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首先做的工作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营造民主的气氛。由于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认为“问”的内容就是指对教师讲授的新课没听懂、没学会的地方。这样一来,差生不敢问,因为一旦问了就表示没学会、没听 懂,轻则遭到同学讥笑,重则会遭到教师的训斥;优等生则认为都听懂了,学会了,没什么可问的。这样就造成了没人提问题的尴尬局面。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 向学生做了解释:质疑问难不单针对教师所讲的内容、不理解没学会的问题,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不同见解或由当堂某一内容联想到的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 这样既可以使你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更加扎实,又可以锻炼你们的求异思维和超前思维。差一点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如果真有问题,没学会,不要有顾虑,人的思维是 有差距的,有问题很正常;都没有问题才不正常。

  (2)。构筑民主平台、开放实验,诱导思维

  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 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营造融洽、宽松、平等、合作的民主平台。以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 焦虑感,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凡是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在课堂上让他自圆其说;凡是问题中的合理成分,要重在肯定,对不合理成分用积极的态度挖掘出闪光点。在问题性教学的开始阶段,为了让学生敢提出问题,我采取写纸条的方法:上课前每位学生预发一张小纸,让学生把问题写在纸条上,教师集中后归类再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起展示。。复习课上,根据知识点,教师设计一些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容易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诱导思维,培养实验探究能力。例如,设计“鉴定某混合气体由C2H4 和SO2组成”、“检验碳和浓硫酸反应的产物是SO2 、CO2 、H2O”等。

  (3)巧设错例,引导深思。探究教学中,如果教师精心设计错例,然后公开“诊断”为学生提供一个显示自我价值的舞 台,会刺激学生深入思维,找出错误的根源。通过集体讨论,公开“诊断”,获得知识、方法,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学习浓硫酸、浓硝酸的性质时,教师可提问“稀H2SO4 滴在紫色石蕊试纸变红,浓H2SO4 、浓HNO3 滴在紫色石蕊试纸也变红?”让学生公开“诊断”,通过讨论、实验、分析得出结论。

  (4)以答引问,拓宽思维。因为知识的连续性,一个课题的完成可能会带来另一个新问题的开始。教师可以在总结该课题的结论时适时拓展,创设下一个相关问题,从而推动探索教学继续进行。例如,学习完“Al3+ 、AlO2-、Al(OH)3”(铝 三角)的相互转化,向学生布置了查寻“铝元素的危害及进入人体的途径”的课题。当师生交流总结该课题后,教师可及时提出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降低实验室废水 中铝元素的含量”。课题从与人密切相关的环保出发,以设问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探索欲望:课题推陈出新,延续了探索活动,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5)以问代答,启迪思维。探究教学法认为,教师职责不仅仅只限于传授知识,而应该注重 激励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和探索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科学素养。教师对学生探究中遇到的困难可通过设计一个相关问题在学生独立完成情爱课题时,问 题的答案将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提示作用,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探究能力。例如,学完浓硫酸后提问学生“如何鉴别一瓶硫酸是浓H2SO4 还是稀H2SO4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鉴别方案,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对提出的每一个实验方案进行评价。通过多角度提问和开放性问题启迪了学生地思维,培养发散思维,提高探究能力。

  (6)。实施成功教学

  学 生渴望成功,成功将更能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符合不同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问题,为每个学生的成功创造 条件和机会,假如学生有时提出了不合理的问题,也要首先肯定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然后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获得成功的喜 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69051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