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隋唐的文学艺术精选教学反思5篇(2)

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篇四:第7课隋唐的文学艺术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的诗;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张旭、怀素的草书;初唐画家阎立本、“画圣”吴道子;敦煌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宝库群;隋朝音乐家万宝常、唐朝音乐家李龟年;隋唐时的健舞和软舞及其代表作。

  ①通过对隋唐文化高度繁荣原因的分析,使学生初步了解政治、经济与文艺的关系。

  ②通过对唐诗、隋唐书法绘画以及石窟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欣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感知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成就,认识他们诗歌的特点,理解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学会联系已学知识理解历史问题的方法。

  ②感知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和阎立本、吴道子的书画作品,认识他们作品的特点,理解唐朝是我国书法和绘画艺术高度繁荣的时代。

  ③通过感知史实,理解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艺术群和世界艺术的瑰宝。通过思考莫高窟壁画历经千余年仍保存较好的原因,学会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隋唐时期文学艺术名家辈出,成就辉煌,在我国和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热爱祖国、同情人民、关怀民情的高尚情操。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诗歌的黄金时代。

  2、隋唐的书法与绘画成就。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导学探究法

[教学纲要]

一、诗歌的黄金时代

  1、唐代诗歌的空前繁荣

  2、“诗仙”李白及其诗歌成就

  3、“诗圣”杜甫及其诗歌成就

  4、白居易及其诗歌成就

二、书法与绘画

  1、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

  2、张旭、怀素的草书

  3、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

三、敦煌莫高窟

四、音乐和舞蹈

  1、音乐家万宝常和李龟年

  2、隋唐的健舞和软舞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练习,教师讲评。

  第7课 隋唐的文学艺术

  1、( )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近( )首。

  2、唐朝著名书法家( )、( )的楷书,( )、( )的草书,各成一体。张旭创造了“ ”,怀素将张旭的狂草发扬光大。

  3、唐初画家阎立本以( )著名。盛唐画家吴道子,( )画和( )画造诣很高,被后人尊称为“ ”。

  4、吴道子画的《 》,人们称赞说“吴带当风”。

  5、( )又称千佛洞,大部分开凿于( )时期。莫高窟是我国最大的( )艺术群,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位于( )东南( )的断崖上。

  6、莫高窟现存壁画( )多平方米,其中最为优秀的作品是( )和( )。

  7、隋朝的( )和唐朝的( )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隋朝时期的舞蹈有雄劲的( )和柔和婉转的( )。唐朝的《 》和《 》是其中的代表。

  8、连线题:

  孙思邈 草圣 杜 甫 诗圣

  张 旭 药王 李龟年 歌圣

五、教学反思:

  篇五: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教学反思

  反思一:

  市教研中心来我校视导,通过在于老师的指导下的讲课,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存在许多不足,先将本次视导的收获反思如下:

  3月7日,我讲了七年级下册的第七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备课思路是这样的:由唐诗导入新课,首先对赵州桥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分析特点。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由介绍印章和石头书引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自然,说到《金刚经》。

  光耀千古的诗坛"采取了简介诗人生平、代表作、诗作特点的步骤讲解。

  课后评课,特别是经过于老师的指点,认识到在讲课过程自己对教材挖掘的不深,重点、难点不突出,该细讲的知识讲的不细,该简单讲的知识过于复杂。

  3月8日,我在历史组的共同探讨下重新备课,又执教了第二轮《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这次,对于赵州桥的讲解,针对学生在小学对于赵州桥已有过学习的经历,对于桥自身的特点的讲解作到了简明扼要,而着重讲解赵州桥存在的历史价值,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古代劳动的聪明才智,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一目,运用成语"洛阳纸贵"导入,同时引导学生探究"雕版印刷术"的不足,引申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为以后的学习作了铺垫。对与"光耀千古的诗坛"的讲解,这次强调了诗人生活的背景,并且在学生背诵诗歌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归纳诗人作品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巩固。

  课后在于老师的领导下,我们历史组五位老师共同探讨这次讲课还存在对教材挖掘不深、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本课的学习还可在诗歌导入新课后将"光耀千古的诗坛"提到前面先讲,这样与导入衔接自然、流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大胆改革,深入挖掘教材,根据学科特点,联系已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探究,使学生在理解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以史育人的目的。

反思二:

  我上了一节课是《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一)》。此课按照备课中的教学设计进行,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学习主题,然后通过启发与探究完成学习目标,最后是思维拓展、达标检测。反思此课,我感觉最大的遗憾是学生学习的情绪由高涨走向平静最后陷于低落。

  一开始,我通过一段影音资料引出了本课的主题。在讲第一个问题"诗歌的黄金时代"时,我提出问题"你知道的唐代诗人有哪些?"同学们兴致很高,争先恐后地回答:"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然后我又分别让他们欣赏了三位重点诗人的图片,介绍,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背诗和画中寻诗的活动。同学们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踊跃举手。当讲到第二个问题"光彩夺目的散文"时,我就让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马上开始平静的看书,用书上的话来回答问题,没有了兴高采烈的神情,没有了争论、没有了问题、没有了质疑,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

  静静地思考,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组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出现了偏差:只考虑了"我应该怎样教",而忽略了"学生想怎样学",课堂上完全按照备课时预设的进行,虽然备课时也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活动的空间,只是把学生当成了我事先编好的程序中的对讲器,师生像"打乒乓球"一样,你来我往,我问你答,虽然答出了所有的问题,但实际上学生只是掌握了教师安排好的知识。当我和教研组长及其他老师交流时,他们提醒我,你没有在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让他们沿着自己的思路继续前行,即没有让学生自己从身边的、熟知的知识谈起到引出未知知识,也没有给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质疑的时间,所以学生的情绪才一落千丈......

  大家的话使我更加明确了本课失败点所在。

  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的活动留下空间,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时刻把握着"学生想怎样学"。不能用自己的问题牵着学生的思维走,学生根本没有自我思考活动的空间。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后把"发球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自学、提问、争辩来完成学习目标,学生在此种开放、宽松的环境中思维也很活跃,思考也很深刻,提出一些教学设计外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这节不太成功的历史课,让我体会到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时,要真正做到教师、学生的角色换位:如果我是学生我想怎样去学,我想知道哪些问题......而非按教师的预设只考虑自己怎样教、怎样问、学生能答出教师的问题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次的偏差,还是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相脱离,教学设计中虽然考虑了学生的因素,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知不觉地陷于"老一套"的以教师为主的做法中,这也是今后我应该非常注意改正的地方,即把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而不是只挂在口头上。

  通过这节课,我悟出一个道理: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停止了告诉,学生才能真正地思考,教学中只有给学生一片空间,学生才能自己往前走,才能自我去发现。

反思五: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有以下的反思与体会:

  1.导入的教学设计最好能贴近学生生活,这样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导入经过多次修改,刚开始用了李白的诗歌《静夜思》Flash动画,觉得效果不够好,教学思路不够连贯,后来改成以>总结前面隋唐历史的导入方法,又显得比较程式化,缺乏新意。经过与教师的交流,最后采用苍霞三通桥的照片来导入,这样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同时也比较吸引人。

  2.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

  在讲到三大诗人的作品特点时,学生极易按照课本的内容来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我提醒同学要通过对诗歌的朗诵去认真体会作者作品的特点,不要照搬课本的内容,讲出自己真实的体会。你对于作者的作品特点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结果虽然在教学中比预计的多花了一些时间,但学生却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讲出自己的真实体会,总的效果比让学生按照课本的说法照念要好得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不至于被课本的说法所限制。我认为这一点课堂设计的随机改变是成功的。

  3.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一课在一(3)班试讲的时候效果不好,时间上还来不及。但在一(5)开课时教学效果却较好。我认为主要是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导致这一结果。这引起我的教学反思,面对不同学习层次的班级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设计的问题要适合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方面,以前虽有认识却研究得较少,以后在教学中应多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他们的知识掌握的程度,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4.教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在教到杜甫的一句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一学生问道"老师,你不是说是冬天吗,为什么杜甫还说酒肉会臭呢?"首先同学能够提出问题是值得老师欣慰的,我在肯定这位同学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杜甫说冬天的酒肉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使同学认识到杜甫对统治者的揭露和对百姓的同情,一位关心百姓疾苦的伟大诗人形象立刻展现在同学的眼前。能回答学生的问题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在备课时我有意识地去收集了有关本课内容的相关资料,所以在学生问到时才能回答。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除了需要教学智慧外,我认为教师丰富的知识是教学的基础,只有教师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从容地引导学生迈入知识的殿堂,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fansi/802107.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