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三下有多重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三下有多重教学课件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有多重。

  2.了解质量称量工具,了解千克和克字母表示方法。

  3.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经历“估”“称”的过程,通过各种活动,体验质量。

  2.参与实践活动,动手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活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培养合作精神。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难点:估算一些物体的重量。

  教学与学法:

  教学:引导操作、归纳概括。

  学法:实验比较、理解应用。

  教学准备:各种小称,盐、小黑板、硬币课件。

  〖设计意图〗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教材安排先认识千克和克,再认识吨。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轻重的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并且是用“斤”和“公斤”来表示的。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所以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为了使学生获得克、千克的明确概念,我为学生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如:每个小组一个台秤、天平和一个体重计,还有许多盐、水果等物品。在学习活动中我注重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再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开展各种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算一算、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师:老师今天到市场买了3种东西,出示:500克的鸡蛋、一个苹果、2包盐。你们知道哪样东西重?

  生:。。。。。。

  师: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样东西重?

  生:用手掂一掂,用秤称一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秤

  师:我们去买菜,用要用秤去称一称,你见过的有哪几种秤?在哪见过?

  生:。。。。。。(学生说,老师出示图)盘秤、台秤、电子秤、弹簧秤、磅秤等

  师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2.建立克、千克的质量观念。

  (1)猜一猜

  现在请你们猜一猜老师买的这三样东西各是多重?请你记录下来?

  学生反馈,老师板书: 1斤、2斤、500克….

  (2)称一称。

  师:今天我们要用台秤和天平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你们认识台秤吗?(主要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向大家进行简单介绍,教师补充。)

  师: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先观察盐的包装袋上的数字。(生: 500克)说明这袋盐重500克。2包盐就是1000克。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称一称两袋盐的重量。(小组人数不宜太多,2~4人学习效果比较好,要求小组长监督每一位学生读出台秤上的数字。)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给予指导和帮助。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这两袋盐有多重?

  生1:我们小组称的两袋盐是1千克。

  生2:我们小组的盐差一点点到1千克。

  师:也许是我们在调秤的时候有点误差,总之它是非常接近1千克对吗? 1千克=2斤500克=1斤,我们的1包盐质量就是1斤。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千克。

  师:在台秤上你们看到“千克”的字样了吗?

  生:没有,我们看到了“kg”。

  师:“kg”就是……

  生:是千克的英文名字。

  教师在千克的下面板书:kg。

  (2)掂一掂

  师:请同学们把两袋盐放在一只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教师边说边示范,然后学生开始活动。

  教师与学生一起活动,同时搜集来自学生的信息。

  师:感觉怎么样?

  生1:很重。

  生2:掂时间长了感到很累。

  师:请记住这个感觉,现在我就要考考你们的感觉准不准。

  (3)估苹果。

  师:请你估计这个苹果多少重。想一想几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然后和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并把这几个苹果装在袋子里,轮流掂一掂,找一找掂盐的感觉。

  学生选的数量各有不同。

  师:每个小组都选好了苹果,在台秤上称一称吧,看你们估计得准不准。

  通过实践,验证了自己估计的结果,有的小组估计的质量差很多,于是迫不及待地向秤里面添苹果。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再说一说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

  生:苹果有大有小,要年多少大的。

  生:我发现如果是小苹果数量就多,如果是大苹果数量就少。

  师:你们说得都对,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我们一起找一找好吗?

  生1:我觉得2瓶水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生2:我认为4本书大约1千克。

  生3:老师,书包大约是1千克。

  师:好,现在请你们把自己估计的物体拿过来,实际称一称,看看它们到底多重。

  (4)称体重。

  师:你们想知道自己和别人的体重吗?你们认识体重计吗?(介绍体重计的用法)请在小组内选两名同学,先估计他们的体重,然后再称一称好吗?

  3.建立克的质量概念。

  (1)猜一猜,称一称。

  师:同学们看,猜一猜测我一袋的鸡蛋大约有多重?

  生: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师:现在称一称

  算一算:师:一个鸡蛋大约有多重?

  生,一个鸡蛋大约有50克。

  师:刚才每个小组都表现得非常出色,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猜一猜我手里的1角硬币有多重?(学生猜到1克、3克、10克各有不同)

  师:我们来称一称。(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结果是克,教师板书:克和g。

  (2)掂一掂。

  师:原来1枚1角钱的硬币大约有1克重,现在把这枚硬币放在你们的小手上掂一掂感受1克的质量;然后再把小组同学的硬币放在一起看是几克再掂一掂。

  (3)找一找。

  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重?

  生1:我的铅笔头。

  生2:一片药。

  教师将学生说的物体称一称来验证他们估计的结果。

  这时教师不要不要急于插话,一番争辩之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哪个重些?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说铁重。小组讨论之后一致认为同样重。

  师:请你们做个手势1千克铁有多大、1千克的棉花有多大。

  师:再想想刚才的钮扣问题,你们想说点什么?

  生:大的物体并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

  4.自主探索千克和克的关系。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千克,还知道了1克有多重,那么千克和克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你们能用桌子上的材料通过观察,再称一称、算一算找到它们的关系吗?

  学生活动后小组汇报。

  小组1:我们小组认为1千克和1000克相等,因为我们小组的大袋盐是1000克,放在秤上正好是1千克。

  小组2:刚才我们称这两袋盐是1千克,我们又称了一袋盐是500克,所以我们小组也认为1千克=1000克。

  小组3:我们小组不是称的,是看出来的,你看一袋盐上面写着500克呢!

  有的小组没有得到这样的结论,教师让他们用其他小组的方法验证一下获取这个结论。

  教学总结

  师:今天你们开心吗?有什么收获呀?回家要跟爸爸妈妈讲一讲,然后再称一称家里的物品。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kejian/43496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