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汽车理论教学课件(5)

教学课件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六、汽车的驱动形式。

  由发动机驱动转动从而推动或拉动汽车行驶的轮子就是驱动轮。根据发动机在车上的位置及驱动轮的数量、位置分:前置后驱(FR)、前置前驱(FF)、后置后驱(RR)、中置后驱(MR)、四轮驱动等。民用轿车常用前置后驱、前置前驱形式。

  ㈠前置后驱(FR):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前轮负责转向,后轮承担驱动工作。发动机输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输送到后驱动桥驱动后轮“推”着汽车前进。优点:转向和驱动分开,高速稳定性好,爬坡能力强,负荷分布较均匀。缺点:传动轴较长,增加了重量和动力损耗,转弯时易出现转向过度的情况。

  ㈡前置前驱(FF):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将变速器和驱动桥做成一体,固定在发动机旁将动力输送到前轮“拉”着车前进。优点:机构简单、发动机散热条件好,车内空间大,可降低车身高度,减轻重量,动力传递距离短,减少功率传递损耗。缺点:前桥同时承担转向和驱动任务,高速稳定性较差,上坡时驱动轮易打滑,高速下坡时易翻车。

  ㈢四轮驱动 用4X4或4WD表示。汽车前后轮都有动力,可根据行驶路面状态不同将发动机输出扭矩按比例分配到前后轮子上,以提高汽车的行驶能力。

  越野车用4轮驱动,前后车轴各装一个驱动桥。变速器后面装有手动分力器,输出的扭矩通过分力器和传动轴分别传递到前后车轴的驱动桥,通过驱动桥将扭矩传递到车轮。

  轿车4轮驱动装置是常啮合式,采用计算机控制省去了手动分力器,增加了粘性耦合器。车子随时根据路面的反馈信息,自动将扭矩分配在前后轮,正常路面将输出扭矩的92%分配到前轮;滑溜路面至少将输出扭矩的40%分配给后轮,当前轮打滑时,前后轮的转速差使耦合器将扭矩传递至后轮,待前后轮的转速差消失就自动回复原有驱动形式。

  1、驱动模式:分全时驱动、兼时驱动、适时驱动、兼时/适时混和驱动模式。

  全时驱动 维持4轮驱动,将发动机输出扭矩按50/50设定在前后轮。驾驶操控性和行驶循迹性好。缺点是废油。

  兼时驱动 由驾驶员根据路面情况,接通或断开分动器来实现2轮或4轮驱动。

  适时驱动 由电脑控制驱动,如果路面不良或驱动轮打滑,电脑将发动机输出扭矩分配给其它两轮,切换到4轮驱动状态。正常路面一般采用后轮驱动。

  2、粘性偶合器 又称粘性联轴器。由壳体、外板、内板、内轴等构成,装在4轮驱动汽车的差速器上。壳体和外板为主动部分,内板和内轴为从动部分。内外板间隔排列在一起间隙很小,黏度很高的硅酮油液充入间隙中,利用液体的粘性或油膜的剪切作用来传递动力。在输入与输出端转速差较少时,硅酮油和内、外板以同一转速旋转,油液内部不会产生剪切粘性阻力,偶合器不传递动力。当输入与输出端转速差较大时,接近内板的油液与接近外板的油液之间有较大的转速差产生剪切粘性阻力,迫使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减少转速差,偶合器传递动力。车辆能根据路面状态自动调节前后轮的动力分配,如果前轮出现打滑空转,前后轮出现很大的转速差,粘性偶合器开始工作并将动力分配给后轮驱动。正常行驶时,各轮没有转速差粘性偶合器不工作。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kejian/44663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