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乞巧》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理解诗意

  1、同学们,你能运用工具书,借助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弄懂诗意吗?

  记住,古人云:独而无学友。这句名言是说: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一起学习的朋友,就会见闻少,知识浅薄。那就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弄明白诗意吧。

  2、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知道)

  ⑴ 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⑵ (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学生说)

  出示课件:夜空图。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

  (学生说)

  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

  (牵牛星和织女星)

  根据这首诗,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两颗星星吧!

  (课件天文图)

  找到了吗?

  (引导学生找,辨别方位)

  原来古诗还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呢!再来读读这首诗吧!

  (学生齐读)

  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

  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

  (学生读、学生自由说)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

  (学生自由回答)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

  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4、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四行。

  (学生再次读)

  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

  (交流指名回答)

  5、反馈:

  ⑴ 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

  (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⑵ 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

  (穿尽)

  ⑶ 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

  (指名读,齐读)五、体验升华,熟读成诵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什么呢?

  生回答: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2、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

  (指名读、齐读、合作读)

  3、总结学习本首古诗的方法:

  学生回答: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会多读几遍来理解诗的意思;我会看注释,来理解;我会把诗背下来,或者记在古诗积累本中;我会上网查资料或者看课外书;我会想去了解诗人和朝代;我会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

六、拓展延伸,日积月累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读读看,你对哪首感兴趣?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把它记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吧!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13507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