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练习课》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的:

  1、加强对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常规练习

  9+8= 16+9= 23+7= 65+6=

  43—5= 21-9= 36-7= 43-8=

  二、练习

  1、出示

  问:谁能读一读题目?(生范读,全班齐读,默读)

  这里有几句话?

  你觉得哪一句话最重要?

  你能列式吗?

  2、年级同学看电影,买了80张票,后来退了8张,二年级有多少同学看电影?

  学生读题,并请学生板演。

  80—8=(张)

  3、一本书12。30元,小丽想买一本还差3元,请问现在她有几元?

  问:总数是谁?

  部分数是谁?

  4、下面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牌的数量(板)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澳大利亚 德国

  97 88 59 58 57

  你能想到什么问题?

  5、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在算出他们的差

  44 50 62 53 71 45

  27 36 25 39 19 38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练习课(二)》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34页,练习七8、9、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8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

  (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

  (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完题后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成功。

  三、拓展应用

  1、补充拓展性练习。

  (略)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用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P27、28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复习

  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

  3、汇报。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展开学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

  (2)、怎样列式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

  (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练习课(一)》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51~52页练习十一3~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能较熟练在进行除法的求商。

  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7、8、9的口诀求商,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童话世界去玩一玩,不过还要请小朋友利用我们的本领解决几个数学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趣味引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开学习

  1、用童话故事出示第51页第3题小鸟回家主题图

  (1)学生独立计算

  (2)连线

  (3)汇报每一题计算时所使用到的口诀。

  2、完成第4题吹泡泡

  (1)小八戒吹出了这么多的泡泡太美丽了,你会用口诀把这些泡泡上的题目算出来吗?(2)学生独立计算

  (3)小组交流如何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减轻计算的枯燥性。

  三、拓展应用

  1、 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

  (1)出示题目

  4×( )=36 6×( )=42 63 ÷( )=7

  32 ÷( )=8 48÷( )=6 9×( )=54

  (2)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

  (3)填空并说说思路

  2、综合应用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35÷7 42÷6 7×7 72÷8 36÷6

  ( )>( )>( )>( )>( )

  (1)独立计算求出商或积。

  (2)比较后再填空。

  3、解决问题 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用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

  (2)学生自己找信息

  (3)解决问题并说说解决办法

  (4)请学生说说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能解决哪些问题了。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课(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2、53页练习十一8~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熟练地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

  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2、会用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乘法口诀表

  2、找几句口诀说出它的乘法和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

  二、展开学习

  1、完成第52页第8题

  (1)出示表格

  (2)说说商是怎么求的(被除数÷除数=商)

  (3)计算并填表

  (4)说说每一题所使用到的口诀

  2、完成第53页第8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对答案

  (3)体会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则除数也应相应地变化。

  3、完成第12题

  (1)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

  (2)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

  (3)树立加、减、乘、除我都会我能学好口算的信心。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完成第9、11题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掌握信息。

  (2)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3)学生讨论并解决书上的问题。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155082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