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吆喝》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品读课文,揣摩语言,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1、教师提示:

  本文是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几例,仔细品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教师可就语音、语调、语速以及动作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也可播放影视作品中有关吆喝的片断供学生观摩。

  学生自由表演,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也可选课文中的例子示范,如馄饨喂──开锅!硬面──饽饽行好的──老爷──太(哎)太──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卤煮喂,炸豆腐哟

  2、品味本文语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

  学生自选例品评。

  如: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再现了街头的热闹。

  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心理。

  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风趣的言语中透着小孩特有的顽皮和幼稚。

五、课堂小结,迁移拓展

  同学们,听冯骥才先生这么一介绍,还真让我们咂摸出吆喝声的一些味道来。吆喝是一种口头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声音将被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我们应抢救这种具有独特价值的传统文化,请大家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开展对街头吆喝声的调查记录工作。然后对所搜集的材料加以分析、整理并且提出自己的看法。

  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访问座谈、查阅文献、摄影录像等。

  以四人一组为宜,以论文的形式上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六、布置作业

  1、把文章改写成一个相声脚本,然后在班内表演。

  2、课后搜集整理街头吆喝声,体味吆喝的韵味。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语文综合活动设计

  1、编写剧本:

  把课文改编成剧本,把旧北京各种吆喝声融入到剧情当中,或者编写新剧本,把街头各种吆喝声融入到剧情中去。

  2、表演相声:

  教师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选较好的相声构思(最好选两个,在班内表演)同学评出最好的。

  3、研究性学习活动:

  去街头收集各种吆喝声,研究吆喝的规律、特点及其价值,探讨吆喝声中所包含的民风民俗。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成文。

二、开放探究

  (2003年山西省中考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虽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荫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蜢虫驱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 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好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过了些天,惊恐稍定,我去爷爷的屋子,他不在,隔窗看见他站在当院里,摆手招唤我去,我大着胆子去了,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

  仔细瞧,噢,原来是死的。仰面朝天躺在地上,几只黑蚂蚁在它身上爬来爬去。

  爷爷说:这就是蜇你的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那它干嘛还要蜇我呢,它不就完了吗?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它,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我不禁想起那天它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出一死,真像一个英雄我面对这壮烈牺牲的小飞虫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心上。

  那一窝马蜂呢,无家可归的一群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这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这一年,我经常站在爷爷的后院里,始终没有等来一只马蜂。

  转年开春,有两只马蜂飞到爷爷的窗檐下,落到被晒暖了的木窗框上,然后还在去年的旧窝的残迹上爬了一阵子,跟着飞去而不再来。空空又是一年。

  第三年,风和日丽之时,爷爷忽叫我抬头看,隔着窗玻璃看见窗檐下几只赤黄色的马蜂忙来忙去。在这中间,我忽然看到,一个小巧的、银灰色的、第一间蜂窝已经筑成了。

  于是,我和爷爷面对面开颜而笑,笑得十分舒心。我不由得暗暗告诉自己: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1、速读全文,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2、围绕捅马蜂窝这件事,作者精心安排的思路是:_________→我捅马蜂窝__________→后院又有了马蜂窝。

  3、捅马蜂窝这个词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读文章第一段,有似曾相识之感,它与课文《____________》中描写的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十分相似。

  5、文中加横线的那多有趣的那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捅马蜂窝一段描写得紧张而惊险,这从我__________________、妹妹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马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可以形象地感觉到。

  7、文中加粗的句子用了比喻,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末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252705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