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能正确理解文中的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4、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火烧云)你眼中的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课文。

  2、出示文中的生词,先指名读,再开火车读。

  3、理解文中词语。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思考:通过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2、集体交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交流,抓住颜色的变化和形态的变化,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感情朗读,边读边在头脑中呈现画面。)

  3、教师总结:作者抓住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以丰富的想象力,以优美的语句描绘出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瑰丽多姿,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1、你留心看过天空吗?那时的云彩什么样?能把你的观察所得写一写吧!

  2、把有关描写云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

五、指导书写

  1、学生完成作业。

  2、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

  2。 学会写字7个,会读10个字。并能用生字组词。

  3。 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音乐激趣,谈话导入。

  1。 课前让学生唱歌。

  2。 谈话:同学们,有一个活泼充满好奇的孩子,他把自己的影子描绘得可有趣了。让我们一起走到他的影子世界去看一看吧。

二,板书课题,启迪思考。

  1, 教师板书:影子。 谁认识这个词语? (影子) 有谁注意过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2, 让学生自由回答。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听录音范读。

  2, 学生自读,标出生字新词。

  3, 指名试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

四, 学习生字新词。

  1, 出示小黑板的生字词:( 影子。 挥挥手。 蹦蹦跳跳。 嘿。 主人。 小矮人。 竟然。 有趣。 捉迷藏。 )

  2, 发挥班内小老师的优势,教认生字。

五, 分析字形,自习生字。

  1,读一读字音。

  2, 说一说记法:从结构,加偏旁。部首相加等方面帮助识记。

  3, 让小部分学生到台上来表演: (挥挥手。 嘿。 捉迷藏等动作)

六, 阅读,感悟课文,引导想象。

  1, 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 我的影子有哪些变化呢?找出来再读一读,想一想。

  2, 小组交流自由朗读的收获。

  3,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课文的方式,把课文中最感兴趣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4, 教师带学生到操场上,在太阳底下做各种手的动作,让学生说说手的影子的变化。

  5, 师: 说说你们手的影子的.变化。

  生: 我晃晃手,影子也晃晃手。我的小手变成小兔,影子也跟着变成小兔。我做什么,他就做什么。

  生; 影子一会儿跑到我的前面,一会儿跑到我的后面,一会儿跑到我的左面去了,它好像在跟我捉迷藏。

  生:接着笑着说: 影子就像自己的小尾巴,你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

  师:是啊,影子就像调皮的小孩子,变来变去,真神奇!还有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用到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呢?

  6,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影子变化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7, 讨论: 一路上,影子总跟着我,可是它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七, 总结课文:

  同学们,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一定会发现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你会从中发现许许多多的秘密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内容:

  P22-P23, 回家路上

教学目的:

  1、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意义,熟练掌握2-5的乘法口诀。

  2、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观察,看懂图意,根据图中提取的信息自己提出问题,并能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提取图中的信息,能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美丽的森林里,有个动物学校,那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想看看吗?真巧,小动物们放学了,他们有秩序地排着队走在回家的路上!(板题)小动物回家路上,会有哪些数学问题呢?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引导观察画面,同桌交流数学信息:

  请小朋友们仔细瞧一瞧,图上都有什么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把你看到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吗?开始!

  (1、船上的小猫4只一排,一共有4排。

  2、树上有3组小鸟,每组5只。

  3、小猴骑车回家,每组有2只,共6组。

  4、草地上有2组花,每组5只。

  5、学校教学大楼左边有9扇窗户,右边有9扇窗户,共有多少扇窗户?

  6、岸边有2只松鼠,每只松鼠前放7颗松果,一共有多少颗?

  7、桥上每队有6只小狐狸,有2组。)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赛。

  (1)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从一幅图中居然了解到这么多信息,现在,老师请你们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好吗?

  (快速拿出练习本,将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并解答出来。要求同桌为一个小组共同合作,两个人可以同时提出不同问题,列出算式;也可以一人说,一个人写。如果两个人提出的是同一个问题,那么就作废一个题。最后看哪个组提出的问题最多,列出的算式最正确,最后看哪个组获胜,都有奖励。)

  (2)汇报交流 谁能说说你提出的是什么问题?

  汇报时,一个人说信息和问题,一个人说算式和口诀。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汇报者的表述是否完整,并能正确回答。

  过渡语:谁还有哪些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3、引导学生产生质疑

  说一说,算式2×6=12解决什么问题?你们在解决问题时,我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在计算“一共有多少只小狐狸?”和“路上有多少只小猴?”都用到了算式2×6=12 ,他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同一个算式,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三、知识的应用与解决实际应用

  智慧老人说:爱动脑筋的孩子最聪明

  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乘法口诀解决了图中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你觉得学口诀有用吗?你能举出生活中用到口诀的问题吗?你能说说吗?

  接力比赛 跳绳比赛 购物买东西 数座位 数小桌子的腿等等。 下面结合桌子的腿数说段儿歌好吗?

1、活动一、小桌子笑哈哈, 数腿游戏考大家

  1 张桌子( )条腿 2 张桌子( )条腿 3张桌子( )条腿 4 张桌子( )条腿 5 张桌子( )条腿 6 张桌子( )条腿 7 张桌子( )条腿 8 张桌子( )条腿 9 张桌子( )条腿

  四、巩固练习

2、活动二、你们的精彩表现,把小老鼠和小猫,也吸引来了。看看它们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原来让我们帮他们数一数跳了多少个格。

  小老鼠跳一格表示1个2,小猫跳一格表示1个3。让我们接着数数吧。

3、活动三、我们做事情时要有时间观念

  接下来,我们做个《与时间赛跑》游戏,考考大家的口算,愿意吗?

  1×4= 2×5= 3×6= 4×5=

  3×3= 3×8= 2×9= 7×4=

  5×6= 4×8= 2×2= 8×5=

  轻松时刻到了 ,让我们欣赏一首歌曲好吗?《青蛙不吃水》 我非常喜欢这首歌,第一个原因是因为青蛙跟我们人类是好朋友,可以捉很多害虫;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可以从青蛙身上发现许多数学问题,你们发现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只青蛙 1 张嘴,2 只眼睛 4 条腿。

  2 只青蛙 2 张嘴,4 只眼睛 8 条腿。

  3 只青蛙 3 张嘴,6 只眼睛12条腿。

4、活动四 解决问题

  4、从青蛙身上我们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老师从生活中也找到乘法问题,想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自信可是成功的一半哟,加油!!

  每层楼高3米,5层楼高多少米?

  5、 数星星 师:请同学们看五角星图,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一共有多少个吗?算式怎么列?(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

  察,列出算式。)

  6、你们见过索道车吗?游客们为了旅游观光,人们都愿意坐索道车,这样可以看得更高看得更远,每辆索道车有的只坐2个人,7辆索道车能做多少人?

  8、搬新家了 瞧,动物们盖起了两座漂亮的楼房,他们都忙着往新家里搬呢,可它们拿着门牌号不知所措,原来找不到自己家了,你能帮帮他们吗?帮助别人可是一种美德呀!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植树,每隔4米种一棵,从第一棵到第5棵相隔多少米?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109783.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