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5)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设计思路】

  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唐诗素描”作文训练旨在帮助学生感受和表达诗歌的形象和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导写过程】

  一、出示“素描”含义

  关于“素描”,《现代双语大词典》给出的定义是这样的:“①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的画,如铅笔画、木炭画,某种毛笔画等。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②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二、明确“唐诗素描”的含义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两篇唐诗素描的范文:《游子吟》和《夜雨寄北》。

  游子吟

  母亲拨亮了那盏昏暗的油灯,温暖顿时洒满了简陋的屋子。

  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对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

  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沟壑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颊。

  缝好了,母亲又比试着,觉得满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扣子一粒粒地扣好,就像打点一粒即将洒播的种子。母亲哽咽着,用有点哆嗦的手轻轻拍着我的肩:“儿呀,要记住回家的路……”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棵春天里朴素的小草。母亲阳光般的注视,将把我的一生覆盖。

  无论飘泊多远,黑暗中的那盏油灯,永远是我生活中惟一的方向,惟一的牵挂。 今生今世,我明白了。

  夜雨寄北

  点亮灯,展开家书。你的笑容就隐藏在文字的后面,灿烂着,温暖着,还有些淡淡的泪痕。你的牵挂,你的思念,你的轻轻细细的话语,越过了千里迢迢的黑暗,越过心,飞抵我寂寞的窗台。

  而我,却总是把早已定好的归期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仍说,不定哪一天可以走进你守望的目光。

  巴山不觉,春光早逝,一转身,秋已到了。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依稀是梦,你坐到了窗前,静静地看着我。烛光是一朵刚刚开放的小花,把你装扮得那么年轻,那么美,就像许多年前掀起红盖头的那个晚上。

  朦胧中,抓起你柔弱如水的手,我感到了幸福,感到了一生的快乐和幸福。

  我拥着你,附在你的耳边,温柔地说起巴山那些孤寂的日子,那个展信的秋夜,那场淅淅沥沥的雨。

  2.引导学生结合两篇范文,选取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讨论交流要点:

  (1)形式新颖,耳目一新,两篇文章都把唐诗改写成了散文。

  (2)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比如: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来,挤满了小池。这群无家可归的孩子,又将陪我度过一个孤独的夜晚。

  (3)营造出优美的意境,塑造了生动的形象。《游子吟》对母亲真挚而热烈的赞美和《夜雨寄北》那种缠绵而悠长的思念之情,在范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4)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唐诗的内涵。

  3.师生共同归纳“唐诗素描”的含义。

  “唐诗素描”以诗歌为载体,通过准确理解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用自由活泼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描写具体可感、极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诗歌具体化、形象化。它是一种作文的形式。

  三、指导写作,定期交流佳作

  结合对“唐诗素描”含义的理解,教师选取唐诗,指导学生写作,并定期交流佳作。在学生逐步熟悉这种写作形式之后,由唐诗逐步扩展到其他古典诗文。

  四、写作总结

  著名教育家于漪说过这样的话:“带领学生学习古往今来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写成的佳作,犹如身入胜境,在无数瑰丽璀灿的珠宝中观赏遨游,美不胜收。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表现力,那怕一首小诗小词,也有无穷的趣味。”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于人类文明之林,她的脚下必定有奔流不息、万世不竭的民族文化的滋养。通过“唐诗素描”作文训练,我们感觉到传统在这里升华,文化在这里更生,希望有更多的人,创造更多的艺术形式,将祖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2、初步认识黄河在中华民族中的特殊地位。

  3、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教师:

  深入认识关于黄河、《黄河大合唱》的知识,做好相关课件和网站。

  2、学生:

  寻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影视听资料,聆听黄河大合唱中的豪迈歌声。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引导):同学们,当一个民族处于危急存亡的时刻,我们实在需要母亲河召唤!当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时,诗人光未然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使他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着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师)借助画面、音乐的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轻声跟诵《黄河颂》

  (生)展示自己课前的所得──《黄河颂》的相关知识(光未然、洗星海、《黄河大合唱》、抗日烽火),了解《黄河颂》的写作背景。

  二、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给全班同学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教师设疑:你在刚才的朗读中注意到了哪些问题?哪些地方或哪些词句不够满意,为什么?)

  4、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全班评议首轮诵读最佳者,予以鼓励。

  注:教师对于学生:朗诵要求无需过高,对课文的理解要求也无需过深,相信学生的感悟能力,把握住情感的基调、理解的基本方向即可。

  教师在此可以做出调整性的解答:语调激昂、感情豪迈;重音所处的词:奔向、劈成、摇篮、屏障、臂膀(无需求全)

  三、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朗诵

  1、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2、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本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四、深入探究,探寻诗歌的朗诵要点

  1、教师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词?(以本课为例说明)(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如:

  ⑴ 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⑵ 对诗人生平和时代背景的把握;

  ⑶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⑷ 调节自己的感情。

  更多

  2、学生个体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让首轮诵读欠佳者再诵课文,展示自己的进步。

  五、再诵课文

  配以音乐,将学生的感情调至高峰,教师读朗诵词,全班一起朗诵。

  六、拓展延伸

  教师紧接《黄河颂》: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的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于是,《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曲曲壮歌一气呵成。同学们,你想再颂黄河吗那就去读读《黄河大合唱》吧,你想更深入地认识黄河吗那么,下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寻黄河吧!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六篇】相关文章:

1.【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六篇

2.【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合六篇

3.教学设计方案六篇

4.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六篇

5.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六篇

6.有关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六篇

7.【必备】教学设计方案六篇

8.【实用】教学设计方案3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202711.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