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4)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每当过节放假,商场里总是有形形色色的促销活动,说你都碰到过哪些促销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阅读关于《选择购物方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提供的信息,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折扣、纳税、利率等知识。

  2.能根据计算结果对方案进行合理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探索、分析、对比,选择合理可行的方案;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感受数学在生活应用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结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正确选择。

三、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每当过节放假,商场里总是有形形色色的促销活动,说说你都碰到过哪些促销活动?

  2.有时,同一品牌在两个商场活动不同,需要我们通过对比选择其中更为划算的。红红妈妈就碰到了这样的情况,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选择更合理。

  【设计意图】对于商场的促销,学生并不陌生,从生活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在身边,具有现实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展开情境,综合应用

  1.教学教材第12页例5。

  课件出示题目: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①读题。说说这两个商场的活动各是什么?并说说自己对这两个活动的理解。重点理解B商场“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②析题:想想按两个商场的活动,在A、B两个商场买各付多少钱,该怎么计算。

  ③解题:独立完成。

  ④交流与反馈:集体订正,并得出结论。

  ⑤回顾思考:这两个促销方式,在什么情况下付的钱是一样的?如果妈妈还想在这个品牌里买一件上衣,你推荐她在哪里买?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在之前百分数的应用上进行的,在分析解答时要有一定的侧重。像该例题教学,学生明确“满100元减50元”的含义后,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去完成。而在此基础上增加的思考环节,则是对百分数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2.尝试练习教材第12页“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按“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商场打六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①独立完成。

  ②交流反馈。

  ③思考:不计算,你知道哪个商场更省钱吗?为什么?

  3.小结:在商场促销活动时,咱们通过对比、思考来选择更省钱的方案。数学在我们生活中还是大有用处的。

  (三)巩固练习

  1.基础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4题。

  爸爸想在网上书店买书,A店打七折销售,B店满69元减19元。如果爸爸想买的书标价为80元。(1)在A、B两个书店买,各应付多少元?(2)在哪个书店买更省钱?能省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订正。

  2.提升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3题。

  百货大楼搞促销活动,甲品牌鞋满200减100元,乙品牌鞋“折上折”,就是先打六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九五折。如果两个品牌都有一双标价260元的鞋,哪个品牌的更便宜?

  ①读题:了解两种品牌鞋子的促销活动。

  ②析题:想想乙品牌的“折上折”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个例子吗?

  ③解题:完成计算。

  ④反馈:集体订正,得出结论。

  ⑤拓展思考:想想什么情况下买甲品牌比较便宜,为什么?想一个数据验证一下。

  (2)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2题。

  妈妈有1万元钱,有两种理财方式:一种是买3年期国债,年利率4.5%;另一种是买银行1年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4.3%,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3年后,哪种理财方式收益更大?

  ①读题:了解两种理财方案。

  ②析题:单从“年利率”来看,你认为哪一种理财方式收益更大?想想3年期和1年期在操作上有什么不同?“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银行1年期的理财产品在第二年的时候本金可以变更为多少?第三年呢?

  ③解题:根据分析独立完成。

  ④反馈:集体订正,对错题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设计意图】适当地调整练习的顺序,使得练习的设置更具有层次性,更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顺序。同时教师的指导工作也由放到扶,使学生实现更高的发展。

  (四)回顾全课,总结本课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总结:在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数学知识,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计算,最终选择最佳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非凡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非凡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菱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延续,又是以后要学习的正方形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由于菱形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假如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就可以得到许多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条件,在实际解题中,应该应用哪些条件,怎样应用这些条件,经常让许多学生手足无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足够重视。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问题:

  1.菱形的知识,学生在小学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小学学过的知识作为引入。

  2.菱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时,教师可自行预备或由学生预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3. 假如条件答应,教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学生按照教材148页图433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参与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轻松些.

  4. 在对性质的讲解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个学生分别对事先预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

  5. 由于菱形和菱形的性质定理证实比较简单,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思路,由学生来进行具体的证实.

  6.在菱形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把握,教师要注重题目的层次安排。

一、教学目标

  1.把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把握菱形的性质.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通过教具的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

  5.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6.通过菱形性质的学习,体会菱形的图形美.

二、教法设计

  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

  2.教学难点:把菱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综合应用.

  3.疑点:菱形与矩形的性质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预备

  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学生观察讨论;学生分析论证方法,教师适时点拨

七、教学步骤

  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矩形中对角线与大边的夹角为 ,求小边所对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

  3.矩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把较长的边分成 、 ,求矩形的周长.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非凡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非凡平行四边形,这时可将事先按课本中图4-38做成的一个短边也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进相等,引出菱形概念.

  讲解新课

  1.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讲解这个定义时,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应突出两条:

  (1)强调菱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一组邻边相等.

  2.菱形的性质:教师强调,菱形既然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就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此外由于它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和矩形类似,也比平行四边形增加了一些非凡性质.

  下面研究菱形的性质:

  师:同学们根据菱形的定义结合图形猜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质(让学生们讨论,并引导学生分别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分析).

  生:因为菱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可以得到.

  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由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得到

  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引导学生完成定理的规范证实.

  师:观察右图,菱形 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生:全等.

  师:它们的底和高和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

  生:分别是两条对角线的一半.

  师:假如设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 、 ,则菱形的面积是什么?

  生:教师指出当不易求出对角线长时,就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般计算方法计算菱形面积.

  例2 已知:如右图, 是△ 的角平分线, 交 于 , 交 于 .

  求证:四边形 是菱形.

  (引导学生用菱形定义来判定.)

  例3 已知菱形 的边长为 , ,对角线 , 相交于点 ,如右图,求这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和面积.

  (1)按教材的方法求面积.

  (2)还可以引导学生求出△ 一边上的高,即菱形的高,然后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菱形的面积.

  总结、扩展

  1.小结:(打出投影)(图4)

  (1)菱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从属关系:

  (2)菱形性质:图5

  ①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②特有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对角.

八、布置作业

  教材P158中6、7、8,P196中10

九、板书设计

  菱形定义……

  菱形性质例2……小结:

  性质定理1:…… 例3…………

  性质定理2:……

十、随堂练习

  教材P151中1、2、3

  补充

  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3和4,则周长和面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菱形周长为80,一对角线为20,则相邻两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相关文章:

1.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

2.【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

3.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

4.【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

5.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

6.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

7.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

8.【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

9.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八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327532.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