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2)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检查背诵

  指名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文本鉴赏

  1.研习第一节(入梦缘由)

  ⑴齐读第一节

  ⑵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

  ⑶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

  2.研习第二节(梦游幻境)

  老师语: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

  ⑴学生齐读第二节

  ⑵前后桌四人交流: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⑶学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⑷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

  3.研习第三节(抒情表态)

  ⑴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明确:

  进步性:

  ⑵鉴赏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诗歌小结

  1.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

  2.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明确:

  3.艺术特色

  ⑴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⑵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⑶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

四.作业布置

  阅读文本中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写一篇400字左右的鉴赏。(小作)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课前谈话

  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找春天,你们找到了吗?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新课,读准“醒”字,你怎么记住咱们今天学的第一个生字。记忆“醒”。

二、放音乐,教师配乐朗读儿歌,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

 三、学生模仿老师读儿歌。第一遍轻声读,遇到生字,看拼音自学。第二遍指名5个同学,一人读一小节,要求把音读准。第三遍各自大声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四、教师重点领读儿歌,学生自由选读儿歌中的小节。

  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悟儿歌。

  ⑴出示有柳树的春景图。

  ⑵提问:小柳树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它什么时候睡醒了?谁能读出小柳树睡醒的样子。(学生表演读。)

  ⑶小柳树睡醒了,它的好朋友春雨、春风、春燕和它在一起做什么?

  ⑷创设情境:请学生扮演春雨、春风、春燕读有关的三小节。它们对柳树说些什么呢?柳树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学生上台表演。

  ⑸语言训练:

  春雨帮助柳树———,柳树变得———,柳树对春雨说:——————。”

  春风帮助柳树———,柳树变得———,柳树对春风说:——————。”

  春燕和小柳树———,柳树———,柳树边飞边说:“——————。”

  ⑹朗读课文:春天里的景物这么可爱,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

  ⑺演读:小组内表演,四个同学分别扮演柳树、春风、春雨、春燕。

  ⑻在春天里,还有什么和柳树一样也醒了呢?学生自由发言。

  六、出示大屏幕识字:说说你认识了课文的哪些字,不会认的字怎么办?说说你的好办法。

  七、巩固练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用熟字来记忆。

  3.猜字游戏。(以学生自己把生字编成谜语互相猜为主)

  (1)身上脏了怎么办——洗“澡”。

  (2)大雨落在田地上——“雷”。

  (3)自行车轮胎缺少气——“软”。

  4.认生字练习:全体学生把自备的生字卡片摆放好,老师大屏幕上的字,学生从字卡里找字并举起来。

  八、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说话”二字的言字旁和“春”字的撇捺。

  (1)言字旁的一点不能太低,横要写得斜,竖稍向左歪。

  (2)“春”字的撇起笔在竖中线上,然后要往左斜;捺的起笔不要靠近撇,要给下面的日字留出空来。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会朗读(做到能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会理解(会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梳理字词意思以及全诗的内容。)

  3、会欣赏(能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会背诵(掌握背诵方法,完成背诵)

  5、会默写(能在背诵诗歌的基础上,完成默写)

  教学重点:会朗读 会理解

  教学的难点:会欣赏,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使用教具:小黑板1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生互动交流:你们说古董值钱吗?他们值得我们去收藏和欣赏吗?其实我们手中也有古董,而且是无价之宝,他们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精髓——古诗。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0课《诗四首》中的《归田园居》其三让我们用脑子来收藏这件特殊的古董,用我们的智慧来欣赏这件瑰宝吧!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明确这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假如你们认为有信心完成这些学习目标的话,就跟老师自信满满地跟着老师的板书把学习目标读一遍。(板书:会朗读、会理解、会欣赏、会背诵、会默写)

二、了解诗人

  接下来,我首先来考考大家的记忆力如何,看看是否具备了收藏古董的能力: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生在动荡的年代,性格既刚正不阿,向往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进入官场,他认识到了官场的黑暗,因此,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他最终选择了归隐田园。他是谁?——陶渊明。我们这个学期学习了他的哪篇文章?对呀,我们已经从《桃花源记》中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其三,进一步深入体会这位大诗人美好的心灵。(小黑板出示全诗内容。)

三、运用目标探究法学习新知识

  1、考学生的听力和朗读能力(完成会朗读的学习目标)

  (1)提出听读要求:

  ①听清老师朗读诗时,有哪些字词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他们的读音?(多音字:兴、荷、长等)。

  ②听清老师朗读诗时的节奏和感情。

  (2)学生明确要求后,认真倾听老师范读全诗。

  ①问:“听读以后,你知道了那些字词要注意它们的读音?”(学生回答)此诗的节奏怎样划分?(引导学生说明此诗是五言律诗,节奏是“二三”,另外要注意意一诗多种读法,如“二二一”“二一二”的读法,以及相关考试的应对方法)。

  ②学生集体按正确的读法朗读全诗,然后个别进行竞赛朗,看谁读得更好。(老师适时指导,力求使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并能读出喜欢、闲适的意境。)

  2、考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完成会理解的学习目标)

  要求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自学全诗,看谁在自学后,对诗歌的字词句等的理解最透彻。

  (1)要求学生合起课本,说说对诗中部分字词的理解。

  (2)学生谈自己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学生说说各句的大意,教师根据学生的谈话内容板书)。

  3、考学生的欣赏的能力(完成会欣赏的学习目标)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共同欣赏全诗。

  (1)你认为那个字词或那句话写得最好?说说为什么?并用你喜欢的语气把它们读出来。

  (2)诗人擅长耕作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3)陶渊明归隐田园后,他快乐吗?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与学生共同体会“带月荷锄归”与“夕露沾我衣”的如诗如画的意境。)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五篇】相关文章:

1.【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五篇

2.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五篇

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五篇

4.【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五篇

5.【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五篇

6.【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五篇

7.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五篇

8.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五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36406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