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教学设计方案(4)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一、教材说明

  《林海》是老舍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讲了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和作者的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目标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5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设计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林海》是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组阅读训练的重点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为落实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并让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温故求新

  开课就让学生复习第一课时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体会到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然后用导语过渡到本课时内容:眼前的景物证实了兴安岭这个名字悦耳,让人感到亲切舒服。现在老舍置身与兴安岭,看到了山岭、树林、野花,他又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呢?请看课后思考·练习1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相信学生,扶持自信

  在学习过程中,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景物,根据课后思考·练习1的要求自学,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进行勾画批注。然后在六人小组里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说说自己读的这一部分,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听的同学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进行补充。还用你既然那么喜欢大兴安岭的山岭,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出对它的喜爱来。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吗?等话语鼓励学生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

  3、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通过分男女生读、自由朗读、齐读、变序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朗读要求中,逐步体会到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用导语通过学习,你收获一定不小,现在很想让大家分享自己学习的快乐。那么请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你体会到作者表达怎样的感情。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4、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作者笔下的岭、林、花特点明显,是采用了比较、比喻、拟人等多种描写手法,才使景物显得生动形象,感情表达真实的。为了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我把课后出现的两个句子用小黑板抄写下来,并将与之比较的句子同时出示,让学生通过朗读对比,体会到比喻、拟人等写法可以是句子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并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5、鼓励探索,培养求知

  课文中有一些空白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填补空白,我在课前要求预习时就要求学生自己找出课文的知识空白点,并通过上网、查找工具书等收集有关资料。如云横秦岭中关于秦岭,大兴安岭林场的综合利用的方式等的资料。在课堂上学习到相关内容时就让学生补充。

  五、精设板书

  为了体现《林海》这一课的特点,我在板书的设计上颇费心思。我设计了引导学生先抓住作者三个亲切舒服这条思路,贯穿全文,构成体系。再引导学生把景物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思路凝在一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上线条表现出来。使人与景、人与物的关系显而易见,作者的真情实感凸现出来。

  总之,我以新的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将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在教学中探索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林海》一课的学习中,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表达真情实感,在积累和实践中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授课类型:讲授新课

二、授课时间:40分钟

三、授课方式:多媒体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

  ①文化传播途径有哪些。

  ②文化传播的传播媒介的过程及作用。

(2)、理解

  ①现代传媒的产生是否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②中法文化交流的作用。

(3)、分析

  通过所学内容,分析传媒的演变过程。

2、能力目标

  (1)能例举史实说明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结合实际,运用知识分析中法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3)通过观看不同图片、不同视频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并能准确寻找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探索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文化传播的作用,提高对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自觉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由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小品表演、小组竞赛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互相聊天,交流着各自的思想、观点、知识等内容,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实现了文化的传播。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要学习的内容《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二)、讲授新课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 文化传播的含义(提问)

  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2、文化传播的途径

  a.播放视频《丝绸之路》,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哪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人进行的贸易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展示图片)

  永嘉之乱(两晋)安史之乱(唐朝中期)靖康之乱(南宋)

  b.播放视频《古代“留学生”》,让学生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哪一种文化传播的途径。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

  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a.学生表演:小品《梁祝私奔记》b.在《梁祝私奔记》中梁山泊与祝英台借助了哪些现代化工具逃跑的?

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的发展

  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联系小品)

2、大众传媒的标志及方式

  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联系小品)

3、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

  a.大 擂 台(小组竞赛):你知道哪些中外文化交流的史料?

  b.视频:《郑和下西洋》

三、文化交流1、文化交流的作用

(1)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走出去”)

(2)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引进来”—优秀文化)

研究性学习探究

  现今,各国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那么,面对全球化趋势,在文化交流上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由代表总结大家意见。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7篇】相关文章:

1.【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10篇

2.【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

3.【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5篇

4.【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7篇

5.【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锦集9篇

6.【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集锦8篇

7.【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集锦5篇

8.【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集锦4篇

9.【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九篇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52553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