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可爱的草塘》的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可爱的草塘》的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联想能力,使学生观察有序、表达得法、联想丰富。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创新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创新胆魄,敢于发表与众不同之见解,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二、教学重点

  感受草塘的可爱,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准备

  《渔舟唱晚》琵琶曲,教学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选择喜欢的“旅行方式”重旅草塘。

  1、复习旧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可爱的草塘》一课,谁来说说你学懂了什么(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作者开始不喜欢草塘)让生板书:景色优美 物产丰富 不爱

  2、选择喜欢的“旅行方式”重旅草塘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北大荒,走进—— 生:(齐读课题)“可爱的草塘”。

  (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学习《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呢?我想先听听同学们的意见。(从题目入手 从重点段入手 从重点句入手 从重点词入手 从问题入手 ……)假如我们从重点句入手的话,那你认为可以选择哪些重点句呢?我还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这草塘真美啊!”“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我生怕弄坏了这幅美好的画卷。” )

  (师)在这些重点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我还是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师):尊重同学们的选择。今天我们就从同学们最喜欢的( ) 入手去学习课文,可以吗(假设学生选的是这草塘真美啊)

  [设计意图: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旅行方式重旅草塘”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边看边读的“旅游”形式,充满激情地欣赏“优美景色”。

  1、学习写草塘美景的句子。

  (1)(师):同学们,看一看像天堂一样美丽的草塘吧。(出示挂图:草塘美景图;放《渔洲唱晚》琵琶曲)

  (师):看了像天堂一样美丽的草塘,你想说点什么呢?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草塘景色优美的段落。(第5、18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a、出示“这么大这么美……跟蓝天相接” 让生自由读边读边体会:哪些词语或者句子写得特别的美?把它画下来。

  b、指名回答让生说出原因或感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c、配乐齐读整段

  (4)学习写小河美景的句子。

  a、(师):听了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仿佛真的来到了美丽的草塘,我仿佛看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池塘”的美好画面。(出示小河美景图)

  b、出示啊!……更白了。

  配乐朗读

  说感受(如果学生说得不够再讨论)

  再配乐朗读

  2、(师)这时作者还不爱草塘吗?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让学生充分感悟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三)以自读自悟的学习方式,紧扣俗语去感受“丰富物产”

  (师)真美的草塘啊但草塘的可爱除了表现在风景优美还表现在(出示:棒打……饭锅里)

  1、齐读后说感受

  师:谁来说一说:初读了这句俗语以后,你感受到些什么呢

  2、围绕“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说故事

  要求:既要符合书上的基本内容,又要有自己的描述

  3、说故事让生评分并说原因

  4、这时作者由爱变成了深爱

  [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形式理解俗语,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草塘的物产丰富,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用最喜欢的形式畅谈“旅行”感受,愉快地结束“草塘之旅” 。

  1、写感受

  师:同学们,时间不早了,我们这次愉快的旅行也该结束了。在我们即将离开这片可爱的草塘的时候,同学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受要告诉朋友,告诉亲人,告诉今天在座的老师们。好,那就在老师课前发给你的纸上(出示:编一句俗语,写一点感受,设计一句广告词,当然,写一篇小文、作一首小诗、画一幅小画、谱一支小曲……) 同学们,赶快动笔吧,老师将跟你们一起写,我们比一比谁写得快。

  2、交流

  茫茫草塘绿浪涌,春冬两季趣无穷。

  景美物丰惹人恋,小河奇景留心中。

  [设计意图:用最喜欢的形式畅谈“旅行”感受,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通过畅谈“旅行”感受,学生可以尽情表达对草塘的赞美之情,进一步理解草塘的可爱。]

  (五)作业

  1、摘抄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查找资料了解北大荒的现在。

  《可爱的草塘》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懂得北大荒的好看、富饶,激发学生对祖国边境的神往和热爱,树立长大会开发边境建设边境的志向。

  2.懂得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高低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入的语句。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惯用“骄傲”、“清亮”造句。

  5.有情感地朗读课文。练习小作文

教学重点

  懂得课文内容,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联系高低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入的句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师:我们国家幅员广阔,物产丰富。在我们国家的最北端就有一个特别好看的地点,过去叫北大荒,现如今叫米粮仓,我们课文中讲到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点。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简单的懂得。

  (二)学习生字。

  1.生字要会读、会写,还要懂得它的意思。因此,我们先来填写生字表,认识生字。

  2.读准字音

  有些字不是生字,但发音特别,只在小领域内使用,因此要特别记忆。

  一字多音的字也要注意指导。

  3.认识字形,正确书写生字。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但每个字的笔画都是有规律的,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

  4.辨析字形,正确掌握字义。

  字形相近的字特别多。只有掌握了字义才好区别。请同学们做一组相近字填空练习,以掌握汉字。

  (三)学习生词,正确懂得词义。

  1.查字典弄明白词义。

  2.辨析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

  (四)熟读课文,懂得草塘的好看风景,丰富物产,按事情发展次序给课文分段。

  一篇文章是由各个部分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是按一定线索连接的,这线索一定是分段的根据。学生们明确了分段的根据,分段的精确性就会大大提高。

  《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次序组合成篇的,这一点五年级的学生一般能够通过读书懂得到,因为这是一篇叙事的文章。叙事为主的文章大都根据事情的发生——通过——高潮——结果的次序来安排材料的,有的文章有“高潮”就可分为四段,有的文章没有“高潮”就可分为三段。

  教师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是有利于正确分清段落的。

  指导学生以事情发展次序为根据分段。文章首先写到作者初到北大荒时的情景。接着写作者来到草塘以后,感受有所变化。再写通过小丽的介绍,作者对草塘有了更深入的懂得。最后来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确信能精确地划分段落。同时各段的段意也就自然地归纳出来了。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初到北大荒,感到无聊,小丽要领“我”外出散心。

  第二段:(第5自然段)“我”在草塘边上看到草塘的好看风景。

  第三段:(第6~13自然段)小丽向“我”介绍草塘春、冬两季特有的气象。

  第四段:(第14~ 19自然段)“我”在河里逮鱼和看到清凌凌的河水倒映出草塘的美景,对草塘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五)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段意解释了每一段的内容,将每一段的内容以简洁的话语连接起来一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了“我”到北大荒,小丽向“我”描写了草塘四季的气象,以及亲眼看到草塘的美好风景,从而对草塘产生了深深眷恋之情。

  (六)读课文,懂得草塘的好看风景、丰富物产,体会“我”思想情感的变化,为进一步分析课文做预备。

  (七)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语。

  《可爱的草塘》讲的是北大荒的事。过去的北大荒天气严寒,人烟稀疏,交通又不方便,土地资源尽管丰富,但长期得不到开发。现如今的北大荒经历几十年的开发,差不多成为米粮仓和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开垦区还生产有人参、鹿茸、貂皮等。还有好看的草塘。

  (二)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作者看到的草塘是啥样的?

  教师读全文,学生能够按照“问题”把注意力放在二、三段上。

  1.请同学讨论、答复作者看到的草塘是啥样的?

  2.画出重点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看得出草塘特别美。那样,怎么样懂得“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句话呢?(将这一句话写在小黑板上,指导学生充分讨论,深入懂得。)

  这句话喻意比较深入,学生不行懂得,教师能够提示:作者初到北大荒,一切都不适应,感到没意思,猛然间看到这样的好看风景,作者心情舒服,流连忘返。所以才有了这样好的感受,这样美的语言。

  请同学们在懂得的基础上有情感地朗读这句话。

  特别显著,走过这样的草塘真的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但是草塘的色彩也在不断地变化,“认真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来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请同学画出这句话,想一想为啥?

  请同学们联系高低文想想这两句话所刻画的美景,从而体会作者“不由自主”的欣喜和夸奖的心情,以及北大荒人的骄傲感。

  指导学生有情感地朗读这部分内容,也能够决定与文字相符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读书,感受其中的美。

  草塘的确特别美。草塘有三大特点,哪位同学差不多意识到了?

  板书:草塘特点

  板书:大 绿 动

  是的,作者已被“那样大那样绿”的草塘深深地吸引了。因此,作者不由地夸奖。

  3.找出描写草塘可爱的句子,体会北大荒人的骄傲。

  作者是怎么样夸奖草塘的?请同学来答复。

  (这草塘真美啊!)

  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夸奖。草塘还有啥可爱之处吗?有。作者又按照不同季节具体地描写了草塘的可爱。请同学默读第三段,划出有关内容。

  这些内容是通过小丽的介绍来表述的,请同学认真地再读一遍,想一想小丽这番话的深入含意。

  (小丽的介绍充满了作为一位北大荒人的骄傲,言谈中使作者对北大荒、对草塘有了进一步的懂得。)

  通过小丽的介绍,你们懂得到啥?请一位同学来讲。

  师:作者对草塘越来越感兴趣,但是小丽却“关上话匣子”,啥也不说了,为啥?找同学答复。

  (小丽有意关上话匣子,是为了让作者自个儿去视察和体验北大荒的可爱。)

  板书:物产丰富

  4.巩固练习:

  (1)出示投影,请同学口答。

  ①第二段写出了草塘的三大特点,它们分别是大、绿和动。

  ②“物产丰富”指的是:

  瓢舀鱼、捉野鸡、逮狍子。

  ③文中用“大海”比喻草塘,“浪花”比喻芦苇和蒲草。

  ④浪花“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是拟人写作手法。

  ⑤“野鸡飞到饭锅里”是夸张的手法,用以形容北大荒野鸡特别多。

  (2)请同学讨论形近字的异同,再组词。

  芒(光芒) 崩(崩溃) 陷(陷阱)

  茫(茫然) 蹦(蹦跳) 焰(火焰)

  (3)齐读二、三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5.小结。

  作者在草塘边看到草塘的美景,“那样大那样绿”,“就像置身在大海中”,“绿得发光,绿得鲜亮”,“茫茫的跟蓝天相接”。而且是“欢笑着,翻滚着”,显示着勃勃活力,使得作者不由自主:“这草塘真美啊!”再加上这个地点物产丰富,乐趣无穷,生活在这儿的北大荒人无比骄傲,作者由此对草塘有了更深的懂得,越来越喜欢这可爱的草塘。但是作者一开始不是这样的,是啥样的呢?最后来又有了啥变化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一、四段。

  第三课时

  (一)导语。

  作者在草塘边看到草塘的美景,在小丽的介绍下,更加懂得北大荒的草塘,在情感上发生了特别大变化。他初次到北大荒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

  (二)学习第一段。

  师:请同学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谈谈感受。

  板书:没意思 以书为伴

  在小丽的带领下,作者走近了好看的草塘。请一位同学把二、三段中描写草塘好看的'句子读一遍,有意识地复习、回想二、三段的内容。请同学们画下来。

  师:草塘不但好看,而且物产丰富。

  请问:这个地点主要盛产啥?

  (这个地点主要盛产鱼、野鸡和狍子。)

  作者在草塘边走一走,看一看,不由自主地发出夸奖“太美了”,他在与小丽的交谈中,又懂得到这个地点物产还特别丰富,因此作者的思想情感发生了一些变化。有啥变化呢?请看第四段。

  (三)学习第四段。

  小丽“关上了话匣子”,目标是要作者自个儿去体验。作者有啥体验,收获怎么样?请同学读课文,扫清文中障碍,接着答复问题。

  “水泡子”是比较浅的水塘。在这样浅的水塘里,为啥“水面上波光粼粼”?联系下文来懂得。

  (因为水泡子里鱼特别多,鱼游到水面上,银色的鱼鳞闪闪发光。)

  还有形容鱼多的词语吗?

  作者亲自跳进水塘逮鱼,“一条又一条不住地往岸上抛”,特别高兴。为啥?

  (他体验到了小丽前面介绍的“瓢舀鱼”的欢乐。所以作者特别高兴。)

  请问:哪些词语反响了作者思想情感上的变化呢?

  板书:有意思 泡中逮鱼

  正当作者恋恋不舍地上了岸的时候,小丽又把另一个奇异的景观亮在了作者眼前。是啥景观呢?

  (一条清亮的小河奇迹般地出现如今作者眼前。)

  为啥是“奇迹般”地出现?

  (因为这是作者没有想到的,也解释作者的心情是又惊又喜。)

  这条小河使作者对草塘又有了更深地认识,接着文中用了3个排比句来描写这条小河,写得特别美。请问:你是怎么样懂得这几个句子呢?先读后谈。

  板书:喜欢 绿草 蓝天 白云

  正是因为小河清亮可鉴,能清楚地倒映草塘上的一切景物,并且互相衬映,更显光荣。所以就使得作者又一次地“不由自主”……

  教师读最后来一个自然段,同学们考虑、讨论为啥?

  “我朝前紧走几步,想捧起这清凉的河水痛痛快快地洗一洗脸。然而我迟疑了,生怕弄坏了这一幅美好的画卷。”

  再让学生重复朗读,抓住这段文字中的主要词句,联系高低文来懂得作者的思想感。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62309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