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伸向远方的路、风景图片、认识各种透视现象,并在平时的绘画中加以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透视现象(特别是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教学难点:

  在绘画中运用透视知识。

教学准备:

  图片,2B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出示数幅图片(风景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归纳透视现象:

  小结:近大远小。

  2、思考: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是由于距离不同,位置不同,我们就会有近大远小、形状改变的感觉。我们站在路的中心,会看到路面和两旁的树木、房屋都渐渐集中到我们眼睛正前方的一个点上,这一点称为主点。通过主点的水平线叫视平线,通过主点的垂直线叫主点垂线,但这些通常是不画出来的,但在作画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到。(师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让学生直观的了解)

  3、出示摄影风景图片

  生活中除了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以外,还有其他的透视现象,请结合书本上的图片,和自己的同桌讨论一下,看看谁能有新的发现。

  学生答(略)

  师小结:同样高度的建筑或柱子,树木等都有近高远低的透视现象;一条同样宽阔的马路、铁轨都有近窄远宽的透视现象,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透视现象。

二、学生练习

  通过学生临摹写生作品,感受各种透视现象。在作画过程中,发现各种容易犯的错误。(在此过程中逐一纠正,避免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犯这种错误)

三、展评作业

  1、透视现象是否合理把握。

  2、线条是否流畅。

  3、画面是否完整。

四、课后作业

  找一找校园中有透视现象的场景。(条件允许的画可以用摄影的方式它拍下来。)或把自己家里有这种现象的图片带过来,为下一堂课的写生做好准备。

  课后记:我觉得这一课的内容比较实用,但一节课的时间学生还是不能完全掌握。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3

  一、解读教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使学生认识的景物有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能将透视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之中,进而提高空间表现能力。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注意到了景物近大远小的现象,但是,他们没有分析过透视现象的规律,不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概念,从未尝试过用透视现象表现立体空间。在创作时会出来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会不自觉地关注局部细节,容易把景物画歪。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什么是透视以及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能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观察和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引导学生构建出绘画中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初步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在透视现象中的作用,掌握透视规律,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透视知识表现近大远小的肉食现象。

四、材料的准备

  图片资料、沙子等

五、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能力,本人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法,让学生从生活中的透视现象入手。通过认真观察提问,思考与讨论,循序渐进教学,使学生真正的做到感知和理解。

六、教学流程

  1、图片导入:

  通过照片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比较大,而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看起来比较小,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叫透视现象。

  (通过引导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自观感受

  (1)以书中的图片《树》照片为例。通过师生共同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消失点、视平线以及消失线的概念,并归纳出天空、道路近宽远窄,树木近高远矮、近粗远细、近疏远密的透视规律。

  (2)再通过图片的比较让学生知道消失点、视平线以及消失线的位置是可以变动的,而且位置不同的视平线带来的画面效果也是不一样的。此环节通过对图片资料的观察和认识,让学生深刻领会到了本课的知识要点。

  (3)基本要素掌握之后,共同欣赏荷兰画家霍贝玛的油画《村道》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让学生感受透视现象给画面带来的空间感和美感。同时让大家认识了消失线。

  3、布置作业:

  4、展评:作品自我介绍。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通用3篇)】相关文章:

1.《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

2.《绘画中的透视现象》说课稿范文

3.五年级美术《生活中的透视现象》教学反思

4.《直立圆柱体的透视现象》教学设计

5.绘画课程的教学设计

6.阳光中的绘画初一作文

7.教学设计中的反思

8.日历中的数学教学设计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380035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