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山行》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山行》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山行》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十版块的第三篇文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意,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认识两个生字:径、斜;学会5个生字:远、亭、停、车、霜,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能区别亭、停,正确书写。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4.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感悟诗意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片枫叶,

  请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并看图一句说话。看谁说得好。

  2、教师小结过渡:

  你们见过真正的枫林吗?大诗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见过,那真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他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还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初步感知古诗

  1、学生多种形式反复读诗,体会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

  2、教师配乐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3、请学生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组成一幅画。

  4、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以趣为导,学习生字

  1、字理识字,学习行、径。

  在课题中读准字音。

  组词,理解字义。(行:走的意思)

  课件演示字理图,使学生把字义和字形联系起来。

  书空,认识双人旁,在诗中找出径,理解他的意思。指导书写行。

  理解诗题。

  2、做反义词游戏,学习远。

  师出示近、上、暖、白、有,让学生在诗的前两行中找他们的反义词。(远、下、寒、黑、无)

  说近引出远,并认读,说识记方法,扩词说话。

  3、游戏区别学习。停、亭。

  读后两行诗,出示停认读。做动作理解字义。

  去掉单人旁再认读。

  做看图举卡片游戏(课前准备一幅亭子卡片和一幅红灯图片)

  A、分别出示一座小凉亭的图片,播放一段汽车遇到红灯停车的动画片,请学生看图举不同的卡片,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B、根据动作猜词并举卡片。(例如老师做一个停车的动作,学生说出一个词语,并举出相应的卡片。教师还可以让一个学生来做动作,其他学生猜,但一定要围绕这两个字。)

  ..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亭(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说),教师教顺口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宝盖没有点,丁字底下藏。

  4、学生自主学习车、霜后,汇报识记方法并运用。(师出示车的图片,说明与自然现象有关的字一般都有雨字头。)

  四、精读课文,感悟诗意。

  1、前两句诗

  指名一二句,思考:如果给这两句诗配画,应画写什么?

  学生说,教师画。并在诗中找依据。(重点理解径)

  结合图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看图配乐朗读这两句诗。

  2、后两句诗

  看图说一说诗人在干什么?

  他为什么会停下来观赏枫林呢?指名读一读第三句诗,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理解坐的意思。

  诗人是如何赞美枫叶的呢?齐读最后一句诗,说一说。

  如果你看到这样美丽的枫林美景,你会怎样赞美?

  带着感情齐读这两句诗。

  3、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1、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2、画一幅自己眼中的秋天图,并写几句话。

  3、收集描写秋天的诗歌,读一读。

  以实物导入,可快速地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山行》教学设计5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溢生气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同学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同学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经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词在诗中所代表的意思与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样,如“坐”、“远上”“斜”、“生处”、“爱”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导同学理解这些难懂字词的意思,并通过词义理解达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这首诗教学的重点。再则,《山行》是《古诗二首》这课中的第一首诗,也是同学在本册中接触到的第一首古诗,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所以,应重视教会同学如何学习,既培养能力,又为本课第二首诗的教学打下基础。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以下四个数学目标必需在教学中得以贯彻:

  一、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同学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

  三、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同学的学习能力。

  (三、四为技能目标)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体会作者感情”,“朗读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掌握方法”,“欣赏意境”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同学有发展的余地。

针对教材,针对目标,《山行》这首诗的教学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同学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简介作者杜牧(著名诗人,最擅长写景。),导入新课,以吸引同学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明确学习目标,可让同学知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要学会什么,掌握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五年级的同学终究不是第一次学古诗,他们已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根据同学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这样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这首诗的—、二两句中生僻词多,同学理解起来难度较大,估计一般的班级能在“尝试”中学懂的人不多。

第三步要采用“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

  针对“尝试”学习所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对同学进行“解字词,明诗意”的指导。

  1.“扶”同学学习第一句。

  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远上”、“斜”、“寒山”这三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远上”用“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斜”用“简笔画演示”法。

  “寒山”用老师“介绍”法。

  再幻灯出示训练:“一条石头小路()。”

  指导同学串讲句意。

  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这样“扶”着同学,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同学“如何学”。

  2.“半扶半放”引导同学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同学看教学挂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几户人家在白云______的地方”来突破“生处”这个难点。

  再让同学试着自身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同学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同学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身学懂。

  这样,让同学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和时纠正。

  4.让同学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欣赏意境是同学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两种方对同学进行意境欣赏的指导。

  1.“紧扣词句”。

  让同学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协助同学描述。)

  2.“想象漫游法”。

  提示:此时,你也来到了寒山脚下,枫树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

  这样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同学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而且让同学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在此基础上再让同学发明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导诵读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同学—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如何使同学“读得美”,且“美读得其法”呢?我这样设计去引导同学:

  1.同学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干读得美呢?)

  2.同学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

  (1)带着赞美与热爱的感情夫读。(确定基调)

  (2)读出节奏感。

  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

  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

  (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扮演角色读)

第六步:总结方法,安排作业。

  我这堂课的设计,突出“词义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赏”这两个训练点,以“学法指导”为主线,注重智力与技能的培养,发挥同学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力求改变古诗教学中“讲词意—→记内容—→背中心”这种机 械呆板的旧模式,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4064035.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