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长春版《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教学预设

  (一)初读课文,整体进入:

  学生在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填空,帮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夏夜的一个傍晚,我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位母亲捡起石子( ),让他练习( )。母亲不停地( ),孩子不停地( )。终于,当夜幕完全拉开时,( ) 。

  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多音字“弹”进行教学。同时板书:

  递石子

  母亲 —————— 盲童儿子

  (二)从作者(读者)的角度去体验:

  再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或者你和作者一起目睹了母亲帮助盲童儿子打弹丸的事,你能否感受到母亲的爱?

  在此,学生意见的阐述理由必须来自于文本,同时,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

  (三)深入研读描写母亲的句子,感悟母爱:

  1、再读课文,划出描写母亲的句子,同时思考:母亲是在什么情况下这么说,这么做的?

  出示:当( )时,母亲( )。

  2、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

  ※ 面对孩子怎么也大不中瓶子时,母亲不责怪,不急躁,轻轻地递,安详地笑;

  ※面对孩子是一个盲童这个残酷的现实,母亲不回避,不自卑,微微地笑;

  ※面对孩子打得精疲力尽,母亲不放弃,依然轻轻地递;

  ※面对别的孩子也这样玩,母亲坚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和他们一样;

  ※面对孩子打了很久也大不中瓶子,母亲充分地理解、宽容;

  ※

  对母亲说的“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这句话,有必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母亲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盲童儿子虽然身体上有残疾,但母亲不希望孩子的心理也有残疾,她要通过她和孩子的共同努力,让孩子健康地生活着。

  3、当学生感受到母亲的爱就在这“轻轻地递”、“安详地笑”“平静地说”中,再让他们和作者一起来到那块空地,想象一下:在母亲陪伴孩子打弹丸的过程中,她始终( ),始终( )。

  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轻轻地递”,母亲在把石子递给孩子的同时,把什么也递到了孩子的心中?出示:

  母亲,

  你把石子递到儿子手中

  母亲

  你把 递到孩子心中

  此时此刻,学生不难体会到,母亲把石子递到孩子手中的同时,也将自信、希望、勇气、信心、自尊、成功递到了孩子的心中。孩子感受到了母亲的爱,我们每一个人也感受到了母亲的爱。

  (四)从孩子的角度感受母亲的爱:

  找出描写孩子的句子,读一读,你觉得文中的失明孩子感受到母亲的爱吗?

  出示: 渐渐的

  儿子

  终于

  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想象说话,最后让学生读课文的最后一句,同时说一说:这声音,与其说是瓶子的碎裂声,不如说是( ) 。

  (五)想象连笔:

  儿子成功以后,母亲会对他说些什么?

  (从这件事的角度;从今后人生道路的角度)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632000.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