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逍遥游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在前一节课理解《逍遥游》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 “逍遥游”深刻的内涵及分析庄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步骤

  (一) 导入:马叙伦曾经说过:“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 足见《逍遥游》之魅力。很多同学们对《逍遥游》都有种“敬而远之”的心理,为什么呢?我想首先就在于被字词难倒、“吓”倒。

  (二) 巩固复习(提示学生归纳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1、一词多义

  息:去以六月息者也 (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名词,气息)

  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名词,志向)

  《齐谐》者,志怪者也 (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 (动词,记住)

  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词,名称)

  自名秦罗敷 (名词作动词,命名)

  圣人无名 (名词,名望)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动词,说出)

  穷: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 (形容词,穷尽)

  复前行,欲穷其林 (动词,走到尽头)

  2、虚词用法:

  其: ① 代词 其翼若垂天之云 (代“鲲”译为“它”)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代词,代“水” )

  彼其于世 (代词,代“宋荣子” )

  ② 助词 不知其几千里也 (句中表舒缓语气)

  ③ 连词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

  而: ① 连词,表顺承 化而为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 连词,表修饰关系 怒而飞、夫列子御风而行

  ③ 连词,表并列关系 水浅而舟大也、而彼且奚适也

  ④ 连词,表转折关系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⑤ 连词,表因果关系,译为“因而”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⑥ 连词,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 而御六气之辩

  ⑦ 通假字,通“能” 而征一国者

  之: ① 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之积也不厚

  ② 助词,“的” 穷发之北、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③ 代词 而莫之夭阏者 (代“鹏”)

  ④ 指示代词 之二虫又何知 (指代“此”“这”)

  ⑤ 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三) 精彩句子鉴赏

  1、老师示范:

  (四) 探讨“逍遥游” 深刻的内涵

  从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庄子认为只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那如何理解庄子的“逍遥”呢?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呢?

  1、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2、分组讨论:对“逍遥游”的理解

  (1)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①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看法。②教师在学生意见的表述后,加以深化。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但是,作者又义正辞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

  ③ 学生思考并明确: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2)作者所谓的“逍遥游” 指的是什么呢?你又是如何看的呢?(学生可以根据前面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从大鹏形象的探求中得到点启示;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3、教师明确:作者所谓的“逍遥游” 指的是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些都是庄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而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避患等消极因素,我们则应当摈弃。作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同学们应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知人论世:关于庄子的生平事迹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讠比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庄子〉导读》谢祥皓著 巴蜀书社)

  (六)探究:庄子思想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课件

  (七)拓展:庄子思想、人格对后世的影响

  老师展示

  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海德格尔(德国)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 ——林语堂(《信仰之旅》)

  庄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远。

  (1)生活中喜用大鹏取名。

  如岳飞的字叫“鹏举”,就是引用大鹏鸟来的;宋朝的神仙陈抟,为什么叫抟呢?取“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意,陈抟的号叫“图南”,也是从《庄子》里来的。古往今来叫图南的,叫飞的,叫鹏的,不晓得有多少。人家有出门读书的,我们送给他“鹏程万里”四个字。

  (2)借庄子思想表达高远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南唐时代有一位文学家叫高越,在他没有得志的时候,文学境界很好。南唐在中国历史上是五代时期,天下很乱,军阀各霸一方,这个称王,那个称帝。高越当时在湖南,湖南有一位姓李的称王,看到高越很有学问,很有前途,就想把女儿嫁给他。如果是普通的青年还真是求之不得,一个小国王把公主嫁给自己,那鹏程万里,前途无量啦。可是高越不干,他看出姓李的有这个意思,就套用《庄子》里的典故写了一首诗:“雪爪星眸凤鸟归,”他形容像鹰、鹏鸟一样,爪是白的,一个任何的生物,寿命活得很长,变白了;“星眸”,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亮得不得了。“摩天抟带锦毛衣,”就是庄子所讲的:“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这样的飞,文学上叫做“摩天而飞”,跟青天相摩擦。“虞人不漫张罗网,”你不要想布好网,把我这个大鹏鸟抓住。“虞人”是中国古代管山林,管动物的官职, 相当于农林局局长兼野生动物园园长。“未肯平原迁草飞。”老实告诉你,你这个地方太小,还不够我翅膀一展开,我不想在这里飞。

  (3)庄子思想对中国文人尤其是失意文人的影响。

  庄子的物我合一的境界,在魏晋时期成为品评人物高下的一项重要标准。皈依自然也成为历代文人理想中的人生境界。更为可贵的是,庄子思想中叛逆愤世的一面,成为后世文人抗争现实的强大的精神武器。李白傲睨权贵,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粪土荣华富贵,“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为北流”(《江上吟》)。这些都可看出庄子思想的影子。苏轼的文章,最得力于《庄子》,他的《赤壁赋》从思想到语言都脱胎于庄子,所谓行云流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与庄子的风格极为相似。

  同时,庄子的消极避世、胆怯退缩也成为后世文人放浪形骸、玩世不恭的温床。

  (八)结束语

  庄子思想和文风对后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正如 郭沫若所说:“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庄子与鲁迅》)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jiaoxuesheji/944076.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