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人类迈入电气时代》说课稿(2)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环节三:自学质疑,问题生成(2分钟)

  过程: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小组间合作解决了,如果通过小组共同探究合作仍然解决不了的,各小组组长就会把问题汇总到我课前准备的“问题生成”栏目(幻灯片)上,进行全班讨论。本节课学生可能汇总到“问题生成”栏目的有:①电力为什么能被广泛运用?它有什么优点?②爱迪生和莱特兄弟为什么能发明电灯和飞机?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等。

  本环节意图:“历史教学是一种静与慢的艺术”。我在这里设置“问题生成”栏目,是想给学生留足思考探究的时间,给学生一个平台,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解决学习遇到的问题,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环节四:教师引领,突破重点(15分钟)

  重点一:电力的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过程:实践出真知!“电力的广泛运用”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的疑点。为化解重点,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电力的优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物理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理解体会电能的优点,随后设问:“请同学们想象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有哪些巨大变化?”从而顺利解决“电力的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这一重点。

  接着我以谈话的方式,说出几个生活中的电器,然后让学生也来以“七嘴八舌”话电器的方式,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电器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质量。

  意图:电力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要理解它的优点只有观察这种动力的工作状态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所以学生学习这个重点时我安排这个物理实验,既能直观显示电力的部分优点,帮助学生从实践中自己得出结论,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重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过程:我的故事会。本课介绍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有:电灯、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在学习这个内容时,我先让各小组利用无线网络收集资料,请三位学生在组内讲述爱迪生、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的故事,再请一位同学在全班讲述“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的故事。随后,我引导学生齐读书本125页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并趁势追问:“这些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是科学家们具备刻苦钻研,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意图:学生在收集故事材料时就可详细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通过讲故事又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讲、听故事达到水到渠成、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的了解,学生们能深刻体会科学家具备的科学精神,达到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的目的。

  历史擂台赛。在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基础上思考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根据这个内容的特点,我以汽车的发明为例,为学生设计了正反两个问题“汽车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汽车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利”;让学生在擂台赛中激烈辩论新科技成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与弊,从而深入思考,全面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并最终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利也有弊,如何趋利避害,需要我们人类头脑去理性驾驭。

  意图:汽车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对它的利与弊已有一定的认识;辩论又可推动学生主动深入思考,辩证分析问题;小组内的合作,锻炼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们的思维火花在不断碰撞中闪耀。

  环节五:比较总结,突破难点(10分钟)

  过程:本课内容探究完后,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完成合作本课的最后一个探究任务,也就是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我用列表的方法先让学生填写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时间、动力、标志、重要发明及发明家、共同影响等内容:

  兴起时间 动力 标志 重要发明及发明家 共同影响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然后逐一分析表格的内容,通过比较,学生可以看到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影响都创造了极大的生产力,改变了社会面貌并最终使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感恩历史”的内容 “一位学者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评价”。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当今社会仍然享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通过表格的分析和联系现实的“感恩”,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本环节意图:“历史教学是一种静与慢的艺术”。前面的学习过程比较紧凑、热烈,在最后我想通过这个方式让学生再次静下来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知识,设计此表格既能起到小结的作用,又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归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比较相同历史现象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历史学习方法。

  环节六:当堂演练,检测效果(5分钟)

  导学案的最后我设计了7个小题的演练,用于学生自评这节课的学习效果。  七、当堂评价

  本节课我依据课标要求,从我校九年级的学生实情出发设计了一个评价表格,在上课前画在黑板上,上课的过程中,我通过评价表的得分,让各组学生直观了解本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互助学习和在竞争中学习,并按最后的总分评选出本节课的“学习之星”小组给予鼓励。

  预习展示 发言次数 发言人数 上网查阅资料 当堂演练 汇总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总而言之,本课设计总体思路是:导入搭梯子、知识由浅入深,学生当主角、授课弹钢琴、课堂和声共鸣,思维放风筝、高飞不断线,归纳善收网、演练效果好。努力做到目标明、内容精、方法活、评价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指正!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1289424.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