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010在线作文网!

《抵抗弯曲》说课稿(3)

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手机版

四、重点优化说程序(下面我)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的体现必须在启发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是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认识宽度和厚度对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影响。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主要安排6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教学一开始,我用课件出示赣州美丽的建筑物的图片,引导学生明确这些建筑是通过直立的柱子和横放的梁来支撑的,然后设问学生:为什么有些建筑物上面也有柱子和横梁,它怎么也会倒塌呢?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同时告诉学生:在受到压力时,这些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因此,如何提高桥梁的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而引出本课的课题:抵抗弯曲。)现在让我们来当小小科学家,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与什么有关系?从而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学生初步讨论中,他们猜测横梁的宽度,厚度,间距,形状,材料等方面,对抗弯曲能力可能会有影响对于学生的大胆的想象,我都给予积极肯定和评价。并鼓励学生用纸作材料,从实验探究中寻找答案.从而进入探究实验部分.(这样以直观生动的形式,通过学生讨论中引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自然引出本课的研究重点:横梁的宽度、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关系,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通过下面这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目标。那么在这个环节所花的时间会更多一些。

第二个环节:设计实验,探究求证

  (1)演示求证

  对实验方法的设计是一个实验能否获得有效数据的关键。我先做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明白实验要注意的问题, 这样就为学生接下来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必要的指导)。

  (2)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明确实验方法后,再提问:你能设计一个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吗?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用准备的材料,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根据表格,填写预测数据和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在学生实验中,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一边了解实验情况.一边给予指导.”在实验中,哪些条件是需要控制不变的?”让学生把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上,在小组内完成对数据初步的整理.

  第三个环节:整理数据,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学生看着数据表,你能说说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也显著提高!甚至还会发现:从抗弯曲能力的效果来看,相对增加纸的宽度来说,增加纸的厚度这一方法效果更明显.

  第四个环节:运用认知,解释现象

  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学以致用”,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教师通过谈话联系到,在建筑中人们广泛采用厚度很大的横梁来承受巨大的重力。让学生抬头看看教室里的横梁。再说一说,“你能解释横梁立着放的理由吗?”接着让学生用塑料尺进行实验,体验横压和竖压,通过体验学生认识到塑料尺立着放抗弯曲能力强。接着再引导学生解释:横梁立着放是增加厚度,提高了抗弯曲能力,能承受更大重力。

  第五个环节:应用知识,拓展延伸

  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新知识新发现只是后续研究的开始,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靠增加厚度来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提高成本。再出示一张纸,问:“不增加纸的厚度,你能想出办法增加这张纸的抗弯曲能力吗?请你们课后做一做。(这样既激起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又引导学生考虑科学技术在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五、精心设计说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能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总之,我认为,科学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兴趣、爱好。我们科学老师应该努力做到: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去发挥.只有这样,科学课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

【《抵抗弯曲》说课稿】相关文章:

1.《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2.《抵抗弯曲》六年级说课稿

3.《抵抗弯曲》的教学反思

4.五年级科学:《抵抗弯曲》优秀教案

5.《抵抗弯曲》的教学反思范文

6.六年级科学上册《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7.《抵抗弯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反思

8.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抵抗弯曲》教学反思


本文来源http://www.010zaixian.com/yuwen/shuokegao/2502348.htm
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zaixianzuowenhezi@gmail.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谢谢.